据报道,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因溃疡性结肠炎复发而辞职。消息传来,公众一片哗然,溃疡性结肠炎究竟是种什么病?治不好吗?有必要为了它而辞职吗?
安倍晋三公开表示:“我的溃疡性结肠炎复发,需要持续一段时间的治疗。”据了解,安倍晋三17岁就患上了溃疡性结肠炎,已经被它折磨了50年。年,安倍曾因此辞职了一次。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溃疡性大肠炎,和克罗恩病一起统称为炎症性肠病,是肠道的终身性免疫类疾病。它原本在欧美发达国家更为多见,但最近十多年在我国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患病人数增长了数十倍,已经不再是一个罕见病。
目前其病因尚未确定,根据医学数据推测,溃疡性结肠炎与肠内菌群、自身免疫力有关,饮食习惯的突然改变也可能会致病;基因因素可能具有一定地位,欧美结肠炎患者当中,大约有20%的近亲属都曾有溃疡性结肠炎;心理因素在疾病恶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66岁的安倍已与溃疡性结肠炎“纠缠”了大半生,究竟是什么病因尚无结论。目前只能认为是外源物质引起宿主反应、基因和免疫影响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诊断尚无“金标准”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轻重不等、症状表现多样。典型症状是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患者往往需要不断的上厕所,但上完厕所后仍“意犹未尽”,老想着再去厕所蹲一会。除了肠道问题,皮疹、肝脏损害、关节炎、脱发、骨质疏松、眼部炎症等症状也可能出现。最让人恐惧的莫过于,溃疡性结肠炎还可能会癌变,病程大于20年的病人发生结肠癌的风险比正常人高了10~15倍。
正是由于它的变化多端、善于伪装,医生需要通过临床症状、抽血检查、大便检查、CT、磁共振、胃肠镜、病理检查多种方式,进行综合判断,排除其他容易混淆的疾病,方能给出诊断。安倍首次诊断前,症状已反复出现了10年,足可见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之难。
严重并发症可致命
溃疡性结肠炎最严重的结果是:并发大出血,其发生率为1.1%~4.0%。除因溃疡累及血管发生出血外,低凝血酶原血症亦是重要原因;肠穿孔发生率为1.8%左右,多在中*性结肠扩张基础上发生,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合并中*性巨结肠且伴严重*血症;息肉并发率为9.7%~39%,常称这种息肉为假性息肉,可分为黏膜下垂型、炎型息肉型、腺瘤样息肉型,患者可并发结肠癌变。
不难想象,安倍因患溃疡性大肠炎病情恶化而辞职。其所谓“恶化”,就有可能是这些中的一个或多个﹐安倍晋三辞去首相职务一事就在情理之中。
治疗目的并非治愈
溃疡性结肠炎虽无法治愈,但却是可控的,被识别出来后,就应该马上进入治疗阶段,治疗也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据报道,安倍在多年的疾病抗争中,使用过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选择性白细胞吸附疗法等多种疗法。此外,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粪菌移植、外科手术等也是对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力武器。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炎症,常用的药物有四大类,包括柳氮磺胺吡啶、皮质类固醇、免疫调节剂,以及中药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选择药物治疗,从而缓解症状。但若药物还是起不到疗效,又或者大量出血、溃疡穿孔以及存在癌变可能时,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疾病管理很重要
溃疡性结肠炎是终身性疾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尤为重要。好的自我管理可以减少疾病复发,减轻疾病活动。
1.劳逸结合,不可太过劳累,避免熬夜,每晚应连续睡足7~8小时。
2.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注意衣着,保持冷暖适中。
3.少量多餐,建议吃柔软、易消化、富有营养、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不吃生、冷、油腻、牛奶及奶制品、多纤维素的食物。注意食品卫生,避免肠道感染。
4.戒烟戒酒,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减少非甾体消炎药的使用。
5.保持心情舒畅,缓解精神压力,避免情绪波动。
除了上述这些方法来积极控制结肠炎,为了防止结肠癌的发生,还要定期复查肠镜。起病8~10年的所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无论病情如何,都要做一次肠镜复查。特别是发病早、病情重、肠道病变广泛、有结肠癌家族史、合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患者,癌变风险高,要更早、更频繁的复查肠镜。
文:医院教授罗学宏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消化内科陈立平肖芳
原标题:《溃疡性结肠炎有多厉害?竟将安倍“拉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