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人体之内有一器官名曰肝脏,肝有一子名曰胆汁。胆汁成年后便离开了肝细胞母亲了胃里和肠道里工作。在去工作的途中它邂逅了胆囊,两人因非常投缘很快结合,于是胆汁就在胆囊那住了下来,从此过上了夫唱妇随的幸福生活。工作忙时胆汁就加倍的努力,勤跑快出。工作不忙时胆汁就待在家里。天长日久、时光荏苒。由于重复劳动,胆汁便对工作失去了兴趣,渐渐的变得懒惰了起来也不再积极地去工作了。有一天说还要在家歇息一段时间,谁曾想它在家这一歇不打紧,却引来了一场祸端。
原来胆汁有一叫胆汁在工作的过程中发展了一个叫胆结石的情人,这事胆囊知道,有几次胆囊想把它从他们中间排解出去却没有成功。自己由此生病也变得羸弱不堪。毫不客气的说,当胆结石出现之日起,便成为胆囊挥之不去的梦魇,也就是胆囊生病之日。胆囊本想自己好点再与胆汁和胆结石理论,不曾想胆结石得寸进尺终于有一天居然堵在了他们的家门口。胆汁待在家里不敢出来,胆囊由于这些年被胆结石折磨得已疲惫不堪、伤痕累累,本就对生活失去信心,再加上此次的堵门事件,更是给了胆囊最后的致命一击,无奈之下胆囊最终选择与胆结石同归于尽,以死明志。最终胆囊连通结石被一起切除。只留得胆汁孤身一人在世上悔恨终生!
人物介绍:
胆汁
胆汁是由肝细胞分泌产生,在非消化期胆汁经肝管转入胆囊储存,在消化期胆汁可直接由肝脏和胆囊大量排入十二指肠参与消化。成人每日分泌胆汁约-ml,其中97%是水,其他成分主要是胆汁酸与胆盐、胆固醇、磷脂和胆红素等。胆汁一般呈中性或弱碱性,它的主要工作:
1.乳化脂肪:顾名思义就是把大块的脂肪乳化成液态的能溶于水的微粒而被肠粘膜吸收。他还能刺激胰激脂肪酶的分泌并且使其被激活,还能水解脂类,促使脂肪、胆固醇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这里也为大家澄清一个真相,因为一直有人觉得是胆汁把脂肪分解掉的,其实不是。真相是脂肪只是把脂肪的长链给剪断,把长链变成了短链,把脂肪的形态从固态的块状变成液态,而脂肪的组成分子并没有发生变化。真正把脂肪分解掉的是脂肪酶,他才是真正消灭掉脂肪的物质,而胆汁一直在替他背锅。大家也可以这样理解,脂肪液化的过程就是冰变成水的过程。而脂肪酶才是让水分子产生化学变化变成氢和氧的物质。
2.胆盐有抑制肠内致病菌生长繁殖和内*素形成的作用;
3.刺激肠蠕动;
4.中和胃酸等。
胆囊
胆囊呈梨形,位于肝脏胆囊窝内。体长5-8cm,宽3-5cm,容积40-60ml,因胆汁反流入口味苦,老百姓也称其为“苦胆”。胆囊的作用:
1.浓缩储存胆汁:胆囊要在24小时内接收约ml的胆汁。胆囊粘膜吸收水和电解质的功能很强,能将胆汁浓缩5-10倍储存在胆囊内。
2.排出胆汁:当人体进食时,胆囊会收缩,胆汁会被排进十二指肠用于消化食物,每次排出的量与食物的种类和量有关。
3.分泌功能:每天分泌20ml黏液蛋白用来润滑和保护胆囊粘膜。
胆结石
根据断面和成分可分为三类:
1.胆固醇类结石:此类结石包括纯胆固醇类结石和混合性结石。后者有胆固醇、胆红素、钙盐等多种成分组成。
2.胆色素类结石:分为胆色素钙结石和黑色素结石;
3.其他类结石:有碳酸钙、磷酸钙和棕榈酸钙为主的少见结石。
故事讲完了,按理说本该是一个喜剧的故事却因胆囊的懦弱,胆汁的懒惰和不负责任以及胆结石的横加阻挠最终酿成了悲剧。由此我们可以做如下防范以提醒世人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三者的关系分析:
因为急性胆囊炎是由胆囊管梗阻和细菌炎症引起,而其中95%以上病人有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病例中90%的病人有胆囊结石。当结石堵塞胆道,当胆汁因胆道堵塞、梗阻变的瘀滞就会造成胆囊感染,而反复的感染和炎症可促进结石的形成并进一步加重胆道梗阻。尤其是因结石梗阻造成的急性的胆囊炎症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胆囊坏疽、胆囊穿孔、胆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若此等严重的并发症产生,大夫往往会采取的措施便是切除胆囊以绝后患。所以在这个事件中三者均有责任,也均是输者。
预防措施
1.吃早餐:假如头天晚上是7点吃饭,第二天早上7天吃饭,这中间就间隔了12个小时,胆汁要在胆囊内储存至少10小时作用,如果推到中午12点再吃,那胆汁在胆囊内停留的时间更久,胆汁烦,胆囊也烦,时间一久嫌隙就是这么产生的,胆结石(第三者)也是这么来的。
2.饭后早卧床:饭后卧床由于身体曲位会导致阻碍胆道口的通畅从而使胆汁排出的不畅,
造成胆汁瘀滞。饭后一定要少卧床,保持胆道通畅,让胆汁麻溜的去做他该做的工作,不给他偷懒的借口。
3.少吃油腻和高胆固醇类食物:高胆固醇类食物会加重胆汁工作负担,一旦胆汁不足和偷懒,高胆固醇没被很好的消化那么就极易形成胆固醇类结石。生活中要少食用高胆固醇类食物,不光易形成结石也易致人肥胖。反过来说肥胖人群长结石几率也要比体重正常人群大的多。
4.运动很重要:有人喜静少动,缺乏运动会导致肌力不好,胆囊收缩无力,胆汁排出阻滞,胆固醇结晶析出,易形成结石。所以要多运动,增加胆囊收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