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穿孔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经方论坛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TUhjnbcbe - 2022/8/22 20:59: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 http://www.bdfyy999.com/m/
01

原文解读

原文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66条

“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厚朴半斤(炙去皮),生姜半斤(切),半夏半升(洗),甘草二两,人参一两。

上药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解析

症状:腹胀满

病机:素体里虚中寒,中气不足。由于汗出过多伤阳,损伤中气,脾司运化主大腹,汗后脾虚,脾不运湿,痰湿内生阻遏气机,使气机郁滞,则生胀满。

兼见症:呕逆嗳气,口淡纳呆,苔白脉迟

辨证要点:在于脾虚证但以腹部胀满为痛苦,属虚中有实,因“虚”而“滞”。

治法:健脾温运,宽中除满

处方: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厚朴辨析

1.来源与炮制:

为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主产于四川、湖北、浙江。

4-6月剥取,根皮和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

2.本草著作摘录

《神农本草经》: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别录》:温中益气,消痰下气。疗霍乱及腹痛胀满,胃中冷逆及胸中呕不止,泄痢淋露,除惊,去留热心烦满,厚肠胃。

《药性论》:主疗积年冷气,腹内雷鸣,虚吼,宿食不消,除痰饮,去结水,破宿血,消化水谷,止痛。大温胃气,呕吐酸水。主心腹满,病人虚而尿白。

《日华子本草》:健脾。主反胃,霍乱转筋,冷热气,泻膀胱,泄五藏一切气,妇人产前产后腹藏不安。调关节,杀腹藏虫,明耳目。

王好古:主肺气胀满,膨而喘咳。

《本草正》:温降,散滞,除寒湿泻痢。

《本草汇言》“沈孔庭云:厚朴辛苦温燥,入脾胃二经,散滞调中,推力首剂。然配他药,无往不可,与枳实、大*同用,则泄实满,故大柴胡汤用之;与陈皮、苍术同用,则除湿满,故平胃散用之;与人参、白术、麦蘖同用,则治虚满,故调中汤用之;又同半夏、胆星,能燥湿清痰;同甘草、白术,能和中健胃;同枳壳、莱卜子能下气宽肠;同紫苏、前胡能发散风寒;同山楂、枳实能疏气消食;同吴萸、肉桂能行湿燥阴,实有理气行气之功。但气之盛者,用无不验,气之弱者,宜少用之。”

《医学衷中参西录》:厚朴,治胃气上逆,恶心呕哕,胃气郁结胀满疼痛,为温中下气之要药。为其性温味又兼辛,其力不但下行,又能上升外达,故《本经》谓其主中风、伤寒头痛,《金匮》厚朴麻*汤用治咳而脉浮。与橘、夏并用,善除湿满;与姜、术并用,善开寒痰凝结;与硝、*并用,善通大便燥结;与乌药并用,善治小便因寒白浊。味之辛者,又能入肺以治外感咳逆;且能入肝,平肝之横恣,以愈胁下掀疼。兼入血分,甄权谓其破宿血,古方治月闭亦有单用立者。诸家多谓其误服能脱元气,独叶香岩谓多用则破气,少用则通阳,诚为确当之论。

3.仲景应用厚朴:

(一)太阳病

本证-中风表虚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变证-热证-栀子厚朴汤

脾虚证-厚朴半夏甘草人参汤

(二)阳明病

实证-小承气汤、大承气汤、麻子仁丸

(三)疟病

疟母证-鳖甲煎丸

(四)咳嗽上气病

饮热迫肺证-厚朴麻*汤

(五)胸痹病

气滞证-枳实薤白桂枝汤

(六)腹满病

热实兼表-厚朴七物汤

热实胀重于积-厚朴三物汤

(七)痰饮病

支饮胸满证-厚朴大*汤

(八)金疮病

留滞成瘀证-王不留行散

(九)妇人杂病

梅核气证-半夏厚朴汤

4.四位一体解读

性:温、补;

位:脾,中焦;

势:向下;

证:脾虚气滞湿阻。

02

医家解读

成无己:吐后腹胀与下后腹满皆为实,言邪气乘虚入里为实。发汗后,外已解也。腹胀满知非里实,脾胃津液不足,气涩不通,壅而为满,与此汤和脾胃而降气。《注解伤寒论》

钱天来:此虽阴气已伤,因未经误下,故虚中有实。以胃气未平,故以厚朴为君,生姜宜通阳气,半夏蠲饮利膈,故以为臣。参甘补中和胃,所以益汗后之虚耳。《伤寒溯源集》

尤在泾:“发汗后,表邪虽解而腹胀满者,汗多伤阳,气滞不行也,是不可以徒补,补之则气愈窒,亦不可以径攻,攻之则阳亦伤。”《伤寒贯珠集》

张元素:治寒胀而与热药同用,乃结者散之之神药也。此虽阳气已伤,因未经误下,故虚中有实,以胃气未平,故以之为君,生姜宣通阳气,半夏蠲饮利膈,故以之为臣。参、甘补中和胃,所以益汗后之虚耳,然非胀满之要药,所以分两独轻,由此推之,若胃气不甚亏而邪气反觉实者,尚当消息而去取之,未可泥为定法也。

清·缪遵义:所说“立方大意,泄胀满之心,偏多于辅正,方中叙药之次第,即可见也。首用厚朴,苦温以泄中焦之胀满,阳微则饮聚,此用生姜、半夏,辛通开泄,浊阴自散,三味用至半斤,重其权也,继用甘草二两、人参一两,以稍助其止气,是意不在补,不过为厚朴之佐使耳。”《伤寒方集注》

《伤寒歌括》:“厚朴半斤姜半斤,一参二草也须分,半夏半升善除满,脾虚腹胀此方真。”

周凤歧:“遇脾虚作胀者,辄借用之。而脾虚夹积,泄泻不节,投之犹有特效。”

王孟英:“古今治霍乱者,从未论及此方,余每用之以奏奇迹。”

尾台榕堂:“治霍乱吐泻之后,腹犹满痛,有呕气者。所谓腹胀满者,非实满也。”《类聚方广义》

相似方比较

03

现代应用

本方可应用于急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道术后功能失调、胃癌术后倾倒综合征、胃黏膜脱垂症、糖尿病胃轻瘫、不完全性肠梗阻、慢性咳嗽等多种内科疾病。

山田光胤将本方的应用概括为∶一、用于胃的蠕动和胃液分泌极度低下、腹中气与水停滞、心下腹部胀痛,饮食即吐,大便不通之证。二、用于发汗、下利、中风、腹部手术之后引起的胃下垂、胃扩张、肠胀气、急性胃肠炎、急性吐泻等。三、本方可用于脑溢血或胃切除术后的食物在消化道通行障碍等(《汉方处方应用的实际》)

4

临床医案

一、腹胀痛

张石顽医案:陈某,泻利腹胀作痛,服*芩、白芍之类,胀急愈甚,其脉洪盛而数,按之则濡,气口大三倍于人迎,此湿热伤脾胃之气也。与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二剂,痛止胀减,而泻利未已,与干姜*芩*连人参汤二剂,泻利止而饮食不思;与半夏泻心汤而安。(《张氏医通》)

按语:脾虚湿盛而胀,单服芩、芍寒凉之品,非但湿热不去,且脾阳更虚,故其胀愈甚。惟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健脾利气,扶正法邪,“塞因塞用”,方可愈病。

二、慢性胃炎

患者,王某,女,36岁,年10月就诊,主诉“上腹胀痛,嗳气反酸2年余”。胃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经西药奥美拉唑片等治疗,未效。来诊,刻下:面色萎*,感全身乏力,纳差,上腹部胀痛,时有嗳气反酸,大便稀溏,舌淡红苔白腻脉虚滑。治以:消胀除满、补泄并行,处方:厚朴20g,生姜20g,半夏12g,炙甘草6g,人参3g,焦三仙10g,服7剂后,腹胀痛减轻,食欲增加,无嗳气反酸,再服7剂,2个月后随访,症得愈。

按语:此为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湿浊之气凝聚不散,痞塞升降之路,故而为胀为嗳。从全身乏力,脉象虚滑,知其胀属虚,而非实滞。治当补中健脾,消胀化湿。待脾运一复,诸证皆除。

三、胃癌术后胃肠功能失调

患者华某,男,40岁,“胃癌术后”10年,近日自觉腹胀满,纳呆,间有嗳气,少矢气,舌淡苔薄白脉细弦。投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川朴、制半夏、炙甘草各10克、生姜3片、*参15克,7剂。药后院腹胀满减轻,继服原方。调治三月,食欲增,腹胀除。

按语:胃为水谷之海,营养之根本。胃仓被切以致中气不足,脾土不健。厚朴生姜半夏甘草*参汤可健中土、疏气滞、除痞满,消而不伤,补而不腻。故尔获效。

四、泄泻(过敏性肠炎)

宋某,男,54岁。患慢性泄泻5年余,反复治疗不成,因于暑月过食凉面而发,虽经治愈,但以后每食面条即肠鸣腹泻,初服抗菌药可止,后渐不理。半年来发作频繁,天气变化及情绪稍有波动即可诱发。症见:腹胀满,泻下水样便,日三四次,腰瘦背楚,四肢倦怠。舌苔白厚腻,脉弦滑,右关略大。辨为脾虚湿滞,拟温中行气祛湿为法。

处方:厚朴15克,半夏15克,生姜15克,红参6克(另包煎),甘草(炙)3克,伏龙肝如鸡子大一块,车前于30克(包煎),嘱进5剂。

二诊时,泄止,余症缓,去车前、伏龙肝。又进5剂,诸症渐愈。后以原方为粗末,每日早晚各服10克,开水冲服,连用3个月,数载沉疴竟愈。

按语:泄泻日久,呈脾虚不运而湿阻,水液紊乱而偏渗之机,故集健脾理气,祛湿渗利于一炉,标本兼顾,共奏斯效。据李浩澎教授经验:本证泄泻剧者,加车前子、伏龙肝;腹痛甚,加延胡、乌药;腹胀明显,重用厚扑,并加炒莱菔子;虚证者,重用人参;寒加干姜、官桂;热加*连、*柏。此外,若在方中少佐防风、白芷、羌活等疏散之剂,效果更佳。

五、咳嗽

周某,男46岁,患慢性支气管炎近10年。4天前受寒而发作。症见咳嗽,痰白稀,胸闷,微恶寒,纳差,神疲,舌质暗红、苔白滑,脉弦紧。

处方:厚朴、法夏、生姜各15克,*参l2克,炙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温服。

3剂药后,咳嗽、胸闷减轻、精神好转。上方加五味子6克,茯苓15克,继服4剂,诸症若失。(陕西中医)

按语: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本案脾虚生痰,上干娇肺,发为咳嗽。本方专为脾虚不运,痰湿内生而设,故用之即效。

六、下肢瘙痒

张某,男,36岁,教师,双下肢经常瘙痒4年,遇阴雨天及水湿加剧,搔抓则易破皮流水。曾多方中西药治疗,效果不理想。刻诊:形胖、精神倦怠,舌胖大,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细。

处方:厚朴25克,生姜15克,法夏12克,*参、炙草各10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饭前温服。服药6剂,全身自觉轻松爽快,瘙痒消失。随访2年未复发。(陕西中医)

按语:脾虚湿停,注于下焦,引发瘙痒。用本方健脾祛湿,并重用厚朴以下气化湿除浊。

七、胆囊炎

于某,男,右胁胀痛牵及脘腹1年,加重1月。患者因饮酒过度出现右胁胀满疼痛,B超示慢性胆囊炎。经中西药间断治疗症状时轻时重,1月前因酒后症状加重,予以静脉滴注青霉素、清开灵注射液,并服柴胡疏肝散加减等治疗效不佳来诊。诊见右胁胀痛牵及脘腹胀满、按之则舒,无泛酸,偶见恶心欲吐,进食油腻生冷则加剧,形体肥胖,口干而不欲饮,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泛青、苔厚白腻,脉缓弱无力。西医诊断慢性胆囊炎。中医诊断胁痛,证属肝郁脾虚,气滞湿阻。治以疏肝健脾,理气除湿。方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味。

处方:法半夏、厚朴、生姜各15g,炙甘草、川楝子各10g,*参5g,煨木香9g,茯苓30g。每天1剂,水煎服。连服20剂,腹胀胁痛、便溏基本消失。原方为末,每次服6g,每天3次,治疗月余,诸症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按:本例以胁痛牵及脘腹胀满为主症,病机多责之于肝脾。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肝郁脾虚,气滞湿阻。故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味,温健脾胃,扶持中土为主,疏肝理气为辅,脾健则肝木无以克土,肝脾和调,胁痛腹胀自消。

八、前列腺炎

贾某,男,尿频、尿急伴小腹胀满8月。患者于同年1月因在菜地劳作,久居湿地出现尿频、尿急,尿色清伴少腹胀满,劳累后症状加重,大便正常,饮食尚可,舌淡胖、边有齿痕、苔厚腻略*,脉迟缓。医院检查诊断为前列腺炎,医院治疗,屡服中西药不效。西医诊断前列腺炎。中医诊断淋证,证属脾虚气郁,寒湿下注。治宜温补脾肾,散寒除湿,通淋消胀,方以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减。

处方:法半夏、厚朴、生姜、炙甘草、小茴香各15g,*参、灯心草各5g。每天1剂,水煎服。连服5剂,诸症大减,继服原方20余剂而收全功。随访2年余未复发。

按:本例患者因久居湿地,湿邪内侵,脾虚湿困,久病不愈。脾病及肾以致脾肾阳虚,水湿下位,气化不利则小便频急,小腹胀满。方中以甘草、*参补脾益气,小茴香、生姜温肾散寒,理气除胀;法半夏、厚朴燥湿除满;灯心草利尿祛湿。诸药相合,脾肾得以温补,水湿得以消除,故疗效显著。

根据孟红艳主治医师经典讲座PPT整理而成

医院中医科欢迎扫码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方论坛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