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穿孔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技术分享市一院微创ldquo囊中
TUhjnbcbe - 2022/3/15 17:15:00

日前,医院肝胆外科顺利为一名患者实行微创保胆取石切息术,为患者保住了胆囊,患者未来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保障。

微创保胆取石切息术的开展预示着我院在胆囊外科治疗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胆囊多发结石,影响生活质量

一年前,患者小李在单位体检时发现胆囊多发结石,伴胆囊多发小息肉,偶尔会出现进食后右上腹闷胀不适的症状,近日小李感觉到症状明显,便来到医院胰腺肝胆外科就诊,李慧强副主任医师接诊后,充分了解小李的病症,为其制定了手术方案。

对于胆囊多发结石伴息肉的患者而言,以往的解决办法多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将整个胆囊摘除,但考虑患者比较年轻,如果胆囊切除,可能会带来一系列消化问题,经过严密的检查,发现小李的胆囊功能正常,有保留胆囊的价值,便改行微创保胆取石切息肉术。

保胆取石,拒绝做“无胆英雄”

该术式采取二孔法硬质胆道镜保胆取石切息肉术,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小,因未切除胆囊,保留了胆囊的功能,并不会影像未来生活质量。

经过术前精心的准备,手术如期进行,李慧强副主任医师首先在腹腔镜辅助下找到胆囊位置,确定胆囊底部体表位置后,经肋缘下切开约1.5cm切口直至腹膜层,将胆囊底部拉出体外,切开胆囊约0.5cm,硬质胆囊镜进入胆囊内,可见胆囊粘膜轻度炎症反应,通过硬质胆道镜顺利从患者胆囊内取出大小不等息肉5枚,取石篮取净结石,电凝棒切除息肉。

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未见胆瘘和出血等情况,一天后便痊愈出院。

科普小链接

随着生活水平改善、饮食结构调整、体检逐渐普及等,胆囊结石在我国患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患病率为10%以上,成为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胆囊结石可引起腹胀、消化不良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诱发胆绞痛,并发胆管感染、梗阻性*疸、胰腺炎等,且与胆管肿瘤亦密切相关,因此对其治疗需要给予足够重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以前,人们一发现胆囊结石,大多都是“一切了之”,但胆囊切除术后会给患者,带来如消化不良、腹泻,胆汁反流性胃炎患结肠肿瘤风险增加等诸多问题。

19世纪70年代,美国Sims做了第1例择期开腹胆囊造口取石术,随着该术式的推广演化,逐渐发展为小切口微创保胆取石术,腹腔镜辅助保胆取石术,全腹腔镜下微创保胆取石术,适应症不断扩大。该术氏难度不大,取石更干净,复发率低,术后恢复快,器官完整更健康。

保胆取石术的适应症

结合我院临床经验和历史文献研究,微创保胆取石及息肉术的手术适应症包括以下几点:

1)严格判定胆囊的功能状况,这可以通过胆囊壁光滑且无明显增厚,及在空腹状态和用餐后各用B超测定胆囊收缩面积,大于30%,两项指标得到反映。

2)B超或CT检查诊断为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胆囊大小基本正常,胆囊壁厚4mm,胆囊息肉小于1.2cm,基底窄,胆总管扩张不明显,单个或少量成形结石或息肉的条件最适合。

3)右上腹的疼痛程度较轻,没有出现发热和*疸。

4)无上腹部手术史,无严重心、肺、肝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病史。

该术式有一定的复发率,经大量病例的长期随访,复发率为9.76%-10.11%,术后应用促胆汁排泄药物至少6个月,不仅可有效降低胆囊息肉和结石复发率,而且有助于术后胆囊炎症水肿的消退及胆囊功能的恢复。

团队介绍

我院胆胰外科诊疗团队目前有医师5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硕士以上学历占%,25张编制床位,年住院患者数量余人,主要开展胰腺肿瘤,肝门胆管肿瘤,肝内外胆管结石,复杂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胆囊肿瘤等手术,其中常规开展内镜下胰胆管造影加取石术(ERCP),微创保胆取石术,完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半肝切除等高难度手术,年手术例数近台左右。在研基金项目两项,发表多篇sci及核心期刊文章,李慧强副主任医师曾于外出进修微创保胆取石术,现已在我院开展该项技术,尽最大努力保护患者的胆囊结构和功能。

我院肝胆外科在该类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临床诊断及手术经验,完善的术后随访,真正做到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为实现全民健康高质生活的目标贡献力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技术分享市一院微创ldquo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