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豆根始载于《开宝本草》,《中国药典》年版规定其来源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tonkinensisGagnep.的干燥根及根茎。山豆根性寒味苦,有*,具清热解*、利咽消肿之功,可用于火*蕴结、乳蛾喉痹、咽喉肿痛、齿龈肿痛、口舌生疮,常规用量为3~6g[1-2]。现代研究表明,山豆根具有抗炎镇痛、抗肝损伤、抑菌、抗病*、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因此被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病*性肝炎和肿瘤等疾病[3]。自《中国药典》年版记载山豆根有*以来,其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时有报道,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如山豆根中*性脑病、山豆根中*致小脑白质脱髓鞘,以及山豆根中*导致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及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等,其安全问题受到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