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穿孔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发现胆囊结石胆囊息肉问题只能手术切除吗
TUhjnbcbe - 2021/7/8 13:28:00

笔者在临床中发现有很多患者朋友都有胆囊问题,主要有胆囊息肉,胆囊结石,很多朋友都已经做了手术切除胆囊进行根治了。那么,出现这些问题只能手术治疗吗?如何在疾病早期将其控制,或者怎么注意可以避免罹患胆囊疾患,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治未病”呢?

从发病人群看,胆结石好发于女性,与雌激素水平高正相关,怀孕次数越多发病率越高。胆囊息肉好发于男性。

从发病年龄看,胆囊息肉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而胆囊结石虽也多在40岁以上,但20-30岁肥胖者的发病率数倍于体重正常的人。

从病理区别看,胆结石根据主要成分大致分为胆固醇性和胆色素性两种,有些患者也可以出现混合型,更加严重。通俗讲大颗粒的多为胆固醇型,很多朋友有泥沙样结石的多为胆色素型。胆囊息肉多由于慢性炎症或者胆汁浓缩导致的胆囊粘膜增生形成的息肉。甚至有些患者息肉和结石共同存在,到这种程度的为了避免进一步加重只能进一步加重,采用手术办法丢卒保车,最为稳妥,但临床中确实有少数患者给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和服用中药而痊愈,但是不是万金油,有一定风险。

从发病原因看,刚才已经提到炎症是胆囊息肉的发病的主要因素,而不吃早餐会使胆汁在胆囊内储存的时间过长,浓度增加,这种环境不仅有利于细菌的繁衍产生炎症,同时容易导致胆固醇结晶析出,是胆囊疾病的共同主要发病因素,另外餐后餐中食用零食,会使胆汁分泌增多,进一步加大胆囊结石风险。

一些患有肝脏疾病、糖尿病、慢性肾炎、甲状腺功能疾病、溶血性疾病的患者更容易继发胆囊结石。长期服用避孕药或者非诺贝特等降脂药的朋友胆囊结石的风险会增高。一些家族性胆囊疾患的患者受基因影响有遗传倾向,更容易患病,哪怕很注意生活习惯也有发病的可能。最后精神紧张和一些腹腔手术会影响植物神经紊乱,胆囊功能下降,因为胆汁淤积而发病。

以上内容大家可以反复阅读,尤其是发病原因部分,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如何尽可能地防患于未然,第一就是不要不吃早点,餐间尽量不要吃零食,加强体育锻炼,避免过量摄入胆固醇,减轻体重,这样就可以尽量避免遭受胆囊疾患造成的不可言状的胆绞痛,就是那种拧在一起的疼痛,而且严重时不进容易造成出血、影响胰腺等其他脏器,危及生命。胆囊息肉如果单发、过大,随着年龄增长还有很大的癌变风险。

从治疗上看,如果发现时已经比较重,通过保守治疗和注意饮食后还是没有改善,还是首先胆囊切除术的,有些胆结石患者如果没有家族史,并且可以做到饮食非常注意的话,可以选择保胆取石手术,但是还是有很大的复发风险。

如果看到这里的你还没有胆囊疾患,那么一定谨记注意事项,不要等到亡羊再补牢。

如果你属于疾病初期,刚刚体检查出来胆囊问题,那么在注意的同时应该积极进行药物治疗,有炎症的消炎,有结石的服用熊去氧胆酸片,减少胆固醇分泌,促进胆结石溶解,这种药物是人工合成的成药,临床上已经应用很多年,也是中药熊胆的主要成分,但是尽量不要使用昂贵的熊胆制品,因为现在的熊胆都是活熊取胆,将胸腹部打一个洞,用一根管子不断地从胸的胆囊中抽取熊胆,往往这种胸有严重的胆囊炎甚至肝癌,药效已经大打折扣,不仅没有多大的药效而且非常的不人道。

想起曾经大学时还做过倡导减少活熊取胆的公益活动,熊胆作为中药,虽然药典中指明其作用为清热解*,但是其实主要还是因为那时达官显贵也有胆囊结石的问题,其多为胆腑湿热证,用了熊胆后好转,笔者分析是现代医学研究的其中的熊去氧胆酸起了主要作用,但是那时的熊胆都是活熊取胆后晒干炮制的粉末,当然很稀少名贵。

p.s.想到现在一些中成药(包括注射剂)中也用了熊胆,可能提高价格是其中一种原因,但是竟然主治的是上呼吸道的炎症问题,令人不禁唏嘘,其中不敢明言过甚,触及庞大的利益集团。

上面有些扯远了,其实可以清肝利胆的中药汤剂对于早期的胆囊问题有很好的疗效,当然辨证一定要准确,天津中医药大学退休老师刘淑仪老师也是笔者的一位恩师,老师临床近50年通过针灸配合中药治疗早期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痊愈的患者不胜枚举,笔者临床中应用几次,屡试不爽。具体的针法、取穴、方剂因为平台规定,虽不在此细述,以免只言片语误导读者,有兴趣的可以私信交流。

谨祝诸位看官,春节过后,注意饮食,身体康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发现胆囊结石胆囊息肉问题只能手术切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