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额顶蛛膜下室管膜囊肿1例
右额顶蛛膜下室管膜囊肿1例
右额顶蛛膜下室管膜囊肿1例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999年第4期第25卷 论文摘要
作者:赵宝林 李元柱
单位: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报道 患者男性,51岁,自觉左上肢无力、运动不灵活40年,出现左上肢麻胀感20天于1998年6月17日入院。检查:左上肢肌力Ⅳ级,浅痛觉减退。CT检查见右额顶皮质外类圆形低密度影(14 Hu),边界清楚,右侧脑室受压变形,透明隔左移1 cm,注射对比剂未见增强。MRI显示右额顶凸面5.6 cm×6.1 cm×5.9 cm囊性病灶,呈长T1W长T2W,信号均一,比脑脊液信号略高。入院后6日在全麻下,经右额顶入路手术,术中剪开硬脑膜,即见囊肿,囊壁菲薄透明,囊内为乳白色液体约100 mL,底部囊液呈乳胶样10 mL(蛋白2.09 g/L),并有陈旧血块约10 mL,清除囊液,囊腔与蛛膜下腔无交通,顶部囊壁与蛛膜长在一起,底部囊壁与软脑膜粘连紧密,囊肿位于右额后及顶叶的蛛膜下腔,约5.5 cm×6 cm×5.5 cm,外缘距侧裂血管2 cm,内至矢状窦及大脑镰。切除大部分囊壁。病理学检查:囊壁内层为单层立方上皮,部分增生呈复层,大部上皮有纤毛,外层为纤维结缔组织。病理诊断:误位性室管膜囊肿(经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病理科会诊)。术后发生癫痫大发作1次,经抗痫药物治愈。术后7天CT检查示囊腔缩小,中线结构复位。第50天CT示囊腔消失;左上肢肌力、浅痛觉正常,已从事正常工作。
室管膜囊肿多位于脑室系统内,特别是第三脑室内(胶样囊肿)。本例位于右额顶蛛膜下腔,囊液为乳白色,底部囊液呈乳胶样,并见陈旧血块,均较为罕见。其可能起源于隐伏在远离脑室的、发育异常的异位性室管膜细胞。囊内血块可能来自囊壁出血。囊肿逐渐增大是由于囊液的高渗作用、囊壁出血及囊内衬上皮细胞的活动分泌功能所致。本例囊肿术前CT值为14 Hu,MRI呈长T1W长T2W,高于脑脊液信号,有别于蛛膜囊肿。
(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