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穿孔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节气防病崔乃强教授处暑防病祛暑化湿人民
TUhjnbcbe - 2024/12/18 16:55:00

「本文来源:中国医药报」

名医小传

崔乃强

天津医科大学外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医院首席外科主任,国家中西医结合胆胰疾病医疗中心主任。率先提出重症急性胰腺炎分期,将胰腺炎中医病机与西医病理结合起来,倡导把微创技术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初期和感染期,收到良好治疗效果,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采用通里攻下法治疗腹部外科疾病所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古语说“夏尽炎气微,火息凉风生”,这是一个凉热交替的季节,人体需要不断调节适应,若调节不当则容易生病。

天津市急腹症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崔乃强教授指出,处暑节气养生防病应以祛暑化湿为重。

暑湿困脾,脾胃气机升降失调,在胃则气机郁滞,通降失职;在脾则运化失健,清气不升。

脾胃运化失常,容易出现食欲不振,气短倦怠,脘痞胀满、疼痛等表现,下面具体谈谈处暑节气如何养生和防病。

养生顺四时而变

养生就是要顺四时而变,因此处暑节气到来,人的饮食、运动习惯和情志调摄都要做相应调整。

生活起居

处暑时节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此时人们应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每天应比夏季多睡1小时。早睡可避免秋天肃杀之气,早起则有助于肺气舒畅。

午睡也是处暑时节的养生之道,通过午睡可弥补夜晚的睡眠不足,有利于缓解秋乏,对于老年人而言尤为重要。

此外,处暑后天气日益干燥,主动饮水非常重要,但一次不宜大量快速饮水,要多次少量饮水。

同时,保持居住环境的湿度是润燥的重要环节。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家中种些花或养鱼,或早晚多往地上洒水,或用湿拖把擦地等。

运动锻炼

处暑时节秋高气爽,空气新鲜,户外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养生方法,特别推荐户外散步运动。

散步不仅可以活动全身的肌肉和关节,促进气血运行,还能加强心肺功能,提高人体抵抗力,并且促进胃肠蠕动,增加食欲,所以非常适合体质较弱的人群。

户外散步的强度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速度不宜太快,每分钟保持六七十步为最佳,可以走走停停,也可坐下休息片刻。

切勿有疲倦的感觉,也不要走到气喘吁吁,否则会因气血过度消耗而适得其反。

还要注意防晒以保护皮肤,且不要饭后立刻运动,建议饭后2小时后再进行户外散步运动。

饮食调养

由于处暑时节天气比较干燥,燥邪易灼伤肺津,故此时节宜多食具有养阴润肺作用的食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蜂蜜。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载蜂蜜“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止痛也”。

蜂蜜有养阴润燥、润肺补虚、润肠通便、解药毒、养脾气、悦颜色的功效,被誉为“百花之精”,是理想的营养佳品。

睡前食用蜂蜜,可以改善睡眠,使人尽快入睡。

银耳亦是养阴润肺之佳品。银耳味甘淡性平,归肺、胃经,具有润肺清热、养胃生津的功效,可防治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丝、口燥咽干、失眠多梦等病症。

除此之外,还可多食用梨、百合、芝麻、牛奶、鸭肉、莲藕、荸荠、甘蔗等滋阴润肺食物。

精神调养

处暑时节“宜安静性情”。

时值处暑,秋意越来越浓,大自然逐渐出现一片肃杀的景象,此时人们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在精神调养上,处暑时节要注重收敛神气,使神志安宁、情绪安静,切忌情绪大起大落,平常可多进行听音乐、练习书法、钓鱼等安神定志的活动。

总之,处暑节气是夏秋季节转换的过渡时期,人们应顺应自然,根据节气调整养生方式,适当增减衣物,舒缓情绪,增加休息,养阴护阳。

防病亦不可大意

对于身体较弱或有慢性病者,在处暑节气之际,更要注意调摄养生防病。

01适当增减衣物,不可过于“秋冻”

处暑之后,气温逐渐降低,不过早添衣可使人体的抗冷功能得到锻炼,增强御寒能力。但是“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加棉”,“秋冻”也应有度,既要坚持“秋冻”,又要确保不因受寒而伤身。

秋季养生要注意“天时地利人和”,当天气变化比较平缓时或气候较暖和的中午,适当少穿衣服是可以的;但一旦有强冷空气活动,造成气温急剧下降时或早晚气温非常低时,就不要一味地追求“秋冻”了,而应该及时、适当地增衣保暖。

此外,“秋冻”还应因人而异,一些不适宜“秋冻”的疾病患者,如心脑血管病、骨关节病、支气管炎等患者,应当及时添衣。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骨关节病患者则应从立秋开始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02温差变大,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处暑节气昼夜温差很大,气温不稳定,忽冷忽热,因此人们要注意强身防病,尤其是中老年人本身血管弹性欠佳,对环境温度耐受性差,受到这样的冷热刺激后,全身血管收缩,心脏负担加重,可使冠状动脉痉挛、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出血、脑梗死等的发病率升高。

对于这种情况,首先要注重保暖,及时根据天气温度增减衣物。

其次要加强锻炼,预防感冒,建议在天气转凉时接种流感疫苗。

还应合理服药,心脑血管病患者在天气转凉后要及时复诊,适当增加服药剂量,切不要盲目轻易停药和减药,如高血压患者,要进行血压监测,按需调整药物。

03处暑要严防蚊虫叮咬

进入处暑,天气转凉,却又不失温热潮湿,这样的气候为蚊虫的滋生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因此处暑时节是蚊虫活动的“旺季”,同时也是蚊媒性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由蚊虫叮咬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疟疾。

疟疾,俗称“冷热病”“打摆子”,民间有歌谣:“八月谷子黄,摆子要上床,十有九人病,无人送药汤。”这充分反映了疟疾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此外,蚊虫还能传播丝虫病及登革热等,危害人体健康。

04预防以下几种消化外科疾病

脾心痛(急性胰腺炎):

是指以上腹急性疼痛发作的剧痛,伴恶心呕吐、发热、尿淀粉酶增高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西医学中的轻症急性胰腺炎属该病症范畴。

胰腺炎的发病原因受多种因素影响,常见的原因是酒精过量和胆系疾病(主要是胆结石)。

胆胀(胆石症):

是指胆腑气郁,胆失通降所引起的以右胁胀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胆胀为肝胆系病症中常见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与西医学的慢性胆囊炎、慢性胆管炎、胆石症等相似。

胆胀多发生于40岁至65岁人群,女性多于男性,且以偏肥胖体型为多见。

肠痈(急性阑尾炎):

为外科常见急腹症,多因饮食失节、暴怒忧思使肠胃运化功能失职,湿热邪毒内壅于肠而发,临床以持续伴有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肌紧张、反跳痛为特征。

中医治疗本病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里攻下为治则,西医治疗以抗感染及外科手术切除为主。

总之,处暑时节,应参加健身活动,加强体育锻炼,以调心养肺,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部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提高大脑皮层的灵活性,使人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旺盛的精力。

另外,也要调理饮食,注意卫生,以清淡为主,勿暴饮暴食,并增加维生素的摄入量,从而有效排除人体代谢产物,增强胃肠道功能,避免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文/

1
查看完整版本: 节气防病崔乃强教授处暑防病祛暑化湿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