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穿孔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急性胆囊炎的定义流行病学和病因病理
TUhjnbcbe - 2024/8/26 17:09:00

一、急性胆囊炎的定义

急性胆囊炎是由胆囊管梗阻、化学性刺激和细菌感染等引起的胆囊急性炎症性病变,临床症见发热、右上腹疼痛,或右胁肋胀痛放射至肩背部、伴恶心呕吐,或轻度黄疸、墨菲征阳性、外周白细胞计数增高等表现。

急性胆囊炎可归属于中医的“胁痛”范畴。《灵枢·五邪》曰:“邪在肝,则两胁中痛。”《素问·缪刺论》曰:“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

二、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全球5%~15%的人群存在胆道系统结石,其中每年有1%~3%的患者因为胆道系统结石而引起急性胆囊炎或急性胆管炎等胆道系统感染。

急性胆囊炎女性患者比男性多1.5~2倍,多见于40岁以上的肥胖女性。

三、病因病理

急性胆囊炎90%~95%由胆囊结石引起,5%~10%为非结石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有蛔虫、妊娠、肥胖、艾滋病等。短期服用纤维素类、噻嗪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红霉素、氨苄西林等药物,长期应用奥曲肽、激素替代治疗均可能诱发急性胆囊炎。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胆囊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大手术、严重创伤、烧伤、肠外营养、肿瘤、感染以及糖尿病等。

急性胆囊炎早期见胆囊肿大、囊壁充血、水肿、增厚,黏膜上皮有变性、坏死、脱落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可有出血和小溃疡,浆膜面可见少量纤维素性渗出,随着病情的进展,常于第1周末出现斑片状囊壁坏疽、小脓肿、胶原纤维增生,于第3周以后,病情可逐渐缓解,急性炎症改变开始消散。

如胆囊内充满脓液,则易发生胆囊坏疽和穿孔,最常发生于供血薄弱的胆囊底部或结石嵌顿的胆囊颈部。发生穿孔后,如为局限性穿孔,则与周围组织粘连形成胆囊周围脓肿;如为游离性穿孔,则可发生弥漫性胆汁腹膜炎;如穿透入小肠则可形成胆囊-小肠瘘,常发生十二指肠、空肠、结肠瘘,此时胆囊内结石和脓液可循此瘘管进入肠腔排出体外,病情可得到缓解。

1
查看完整版本: 急性胆囊炎的定义流行病学和病因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