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徐睿捷,通讯员高琛琛,摄影张祖国,编辑温碧莹
10月23日,医院手术室,拥有“三头四臂”的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进行了“处女秀”,第一医院副院长、普外科专家段栩飞主任医师操刀,为一名4岁女孩成功施行了胆总管囊肿手术。
26日,医院举办达芬奇机器人开机仪式。这医院首次引进达芬奇机器人,意味着儿外科领域进入“机器人时代”。
胆总管囊肿患儿“尝鲜”机器人手术
4岁的琦琦(化名)家住武汉,10月17日上午,琦琦一直说自己肚子痛,还开始呕吐,家长将其送到医院,做彩超高度怀疑是胆总管囊肿,医生将其收入普外科二病区。胆总管囊肿是一种较复杂的普外科手术,推荐了这位“主刀”——达芬奇机器人。
23日下午两点半,胆囊切除手术开始。段栩飞医生将达芬奇机器人的4个机械臂通过4个小孔插入患儿腹中,自己则坐在控制台中。
除了手眼要协调配合外,医生的脚下还有三个控制踏板,看上去就像汽车的离合、油门和刹车。随着医生的手脚并用地“遥控”,机器人的手臂精巧灵活地在布满细小血管、神经组织的腹腔翻转剪切、穿针引线,精准无误地完成分离、止血、切除、缝合处理等操作。2个多小时后,琪琪的胆囊被顺利切除,术中出血仅2毫升。
当天,另一位患儿也尝试用达芬奇机器人顺利做了胆囊切除手术。
第四代“升级版”更适用于儿童
25日,医院泌尿外科一名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8岁患儿章章(化名),也尝试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因为身患恶性肿瘤,章章去年做过膀胱病损切除术和化疗,目前身体状况平稳。但因为膀胱“储存量”变少,孩子现在每次排尿量少,还需要使用纸尿裤。这给章章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
为了提高孩子生活质量,专家用达芬奇机器人为他做了“膀胱扩大术”,取得圆满成功。
26日,医院举办达芬奇机器人开机仪式,陈孝平院士出席。他说:“医院一个巨大的突破。”
开机仪式上,段栩飞介绍,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Xi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外科手术设备。它身穿钢衣,拥有“三头四臂”——医生控制平台、患者手术平台、视频影像平台3个操作平台,以及4只度灵活自由的机器手臂。
“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的手术图像可放大十倍以上,就像3D电影一样清晰、逼真。”段栩飞介绍,与前三代相比,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成像系统具有多角度自动切换功能,手术部位能全方位、无死角地呈现在医生的视野中。它的机械手臂,操作更加稳定、灵活、精确,可谓真正的“八面玲珑”。
虽然第四代机器人功能更强大了,但它的“个头”却比前三代更小,机身更轻便,它对操作区域的要求更小,对于身体娇小的儿童,也能实现精准操作。在儿外科的骨科、泌尿外科、普外科、心胸外科、新生儿外科乃至妇科,都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引进,是对微创手术的重大补充,将为患儿提供更加优化、精准、安全的治疗方案。
它是医生“减负”好帮手
“达芬奇医生”控制台,让医生坐着而不是站着手术,大幅降低了医师在复杂手术中的劳动损耗,即使是操作恶性肿瘤的长时间复杂类手术,仍能够帮助医生保持好的精力状态,还可避免或减少外科医生职业病发生。
机器人手术,是否以机器人为主?其实,它是强大的辅助工具,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还是医生。在机器人手术过程中,医生通过操作系统控制所有进程和细节。比如:机械臂没有力回馈,医生只能依靠视觉判断出刀轻重。一名成熟的外科医生需经严格培训,才能获得机器人手术资质。
在达芬奇机器人的“操作模拟系统”上,外科医生能像打3D游戏一样,进行“实战预演”,熟悉机器操作。为了未来让更多患儿能于机器人手术,医院拟将培训12位外科医生,未来都能独立操作达芬奇机器人。
如今在国外,机器人手术已广泛应用于普通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头颈外科以及心脏手术,美国90%的前列腺癌根治手术由机器人完成。机器人使远程手术也成为可能,只要将机械臂和控制台联网,医生可远隔重洋为患者手术。
达芬奇机器人的“前世今生”
意大利著名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不仅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还痴迷于机械和医学。多年前,他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20世纪90年代,美国IntuitiveSurgical公司研制出医疗手术机器人,将其命名为“DaVinciSi”(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起初,美国研制达芬奇是为了战时需要,希望医生能为前方战士遥控手术。这种军用技术,后来逐渐应用于医学临床,到如今,临床上已发展到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