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穿孔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山东援青干部张新华践行和传承两弹一星
TUhjnbcbe - 2024/5/8 17:11:00

时间在雪域高原上跋涉的脚步中总是过得飞快,一如年“汶川大地震”援川归来一周即到岗履职。从年7月25日,我胆囊切除手术后未等身体恢复,即怀着敬畏之心、迈着虔诚步伐,踏上青海祁连这片高原沃土,抱着感恩之心,揣着感激之情,与青海祁连结缘,融入青海祁连这块雪域热土,已整整一年有余了。青海是黄河之源,山东是黄河入海的地方,一条母亲河把青海与山东血脉相连。回首这一年,心情总是像黄河浪涛一样澎湃和激动。

问心

毛主席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这里头出来的。人这一生,何尝不是靠一种精神活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50年前,在这片黄河发源的高原戈壁,在海北州府所在地西海镇,诞生了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人称“中国原子城”,“两弹一星”精神的孕育地。“两弹一星”是中华民族挺起脊梁的荣耀,是伟大祖国屹立于世界之林的丰碑。这个荣耀和丰碑,蕴含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情怀,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彰显了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团结创新精神,是我们矢志薪火相传、不断发扬光大的共同价值追求和宝贵精神财富。今天,回望那段历史,感悟“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代的丰富内涵,越发能感受到巍峨精神的丰碑、永不磨灭的时代光芒、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大约年前,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中曾发出这样壮阔的长啸:“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民族英雄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壮语犹在耳畔,在赶往祁连飞驰的高铁上,我想,我要为这片土地扎扎实实做点什么。

有人说“和平时期的援青干部,就是出征的勇士。”大多数人事见证或者观察历史,我很庆幸,成为中组部、人社部统一选派的名全国第四批援青干部人才中的一员,能够参与到国家战略和共同圆梦的时代洪流中来。援青,在听到这个词的最初,激动、向往、不安充斥着我的心灵。激动是因为能够亲身参与国家的重大战略,向往是因为听到了远方的呼唤,不安是因为对未来的未知。这与12年前我踏上余震不断的汶川大地时的心境何其相似,又不尽相同。灾后重建,规划先行。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5月20日我第一时间主动请缨,整理行装踏上充满未知和危险的援川前线,在地震灾区第一线的日日夜夜里,冒着余震、滑坡等威胁,随同指挥部尖刀组翻越雪山,行程公里,到达满目疮痍的大禹故里--禹里乡。果断建议将地方批准的靠近泄洪沟的中心小学另行选址,并在震后废墟上编制完成《禹里乡中学、小学过渡板房详细规划》。规划现场公示后,稳定了禹里乡的人心。援川的日日夜夜考验了我在艰苦恶劣的逆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成为我最宝贵的人生经历,也是一次难得的精神洗礼和意志磨炼。

年7月,滨州第三批援青团队谨记市委佘春明书记“在艰苦环境中扎实苦干,留下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的殷殷嘱托来到青海祁连,认真思考践行我们来做一些什么、能留一点什么、带回去什么这三个问题。我们上的第一节党课就在中国原子城纪念馆,学习和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全体党员面向党旗又一次举手宣誓;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走长征路;到藏区学习“老西藏精神”,到拉萨孔繁森墓碑前,缅怀榜样,共上主题党课;在玉树、在可可西里、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在二军纪念苑,感受英烈和先辈事迹,激发的斗志与精神。我深感双肩责任重大,立志要践行和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在这片舞台上书写无愧党性无愧时代的华彩篇章。

践行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青海号称只有两个季节,一个冬季,一个大约在冬季。从平均海拔10米黄河之滨、渤海之州的滨州到平均海拔米雪域高原祁连。每一名同志都面临生理的考验,高寒缺氧,头痛欲裂,胸闷气短,心悸失眠,身体需要适应;心理的考验,远离妻儿老小,孤独寂寞,思想需要适应。援青干部走进祁连,就要成为祁连干部群体的一部分,全力支援祁连的新使命、祁连各族群众的新期待,扎实践行,边学边思,要始终做到与他们同甘共苦,守望相助,在祁连这片热土上深深留下人生印迹,把齐鲁印迹体现在援建项目上,种在人民群众的心里。

我始终牢记临行前派出单位滨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邱延博局长的嘱托:“尽情挥洒汗水,无私担当奉献,砥砺锤炼自我”。积极处理好在受援单位祁连县自然资源局分管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滨州援青干部管理组分工的宣传委员工作的关系,全身心投入到对口支援工作中去。

对口支援,规划先行。援青期间,作为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正高级工程师,山东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滨州市智库人才专家、滨州市突出贡献专家。我始终紧抓学习和研究,援青期间入选了“青海省专家人才联合会个人会员”,助力支撑新青海建设人才高端智库。发挥规划专业技术优势,,积极转换角色,深入调研,祁连县委、县政府对规划工作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先行先试,全力助推祁连县自然资源局率先在海北州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统一管理。帮助完善《祁连县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决策机制》,务实超前编制《祁连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等八项规划,为项目落地提供规划支持。

宣传援青,润物无声。唱响援青主旋律,为对口援建工作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和良好的社会环境。目前援青组在市(州)以上媒体发稿篇,其中今日头条采用41篇。其中在国家级媒体发表6篇,在省级媒体发表31篇,在市州级媒体发表76篇。作为具体责任人,在滨州援青组组长劳建刚同志带领下,全程助力首部援青院线电影《牛王》在祁连县成功拍摄,向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和援青工作10周年献礼。受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委托,“跨界”设计了黑河峡谷第一村---郭米村的形象宣传牌,主创设计了“滨州援青”LOGO。

凸显齐鲁元素,擦亮山东印记,全力推进援青项目建设。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牵头并帮助设计把关县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县综合指挥调度中心布展方案,全程跟踪两个项目的规划布展技术指导,目前项目均已投入使用;作为项目责任人,协助推进县大果沙棘汁加工厂项目投产达效,将其纳入山东省青海特色产品销售渠道,目前瓶装生产线设备即将投产,易拉罐生产线年内入驻中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园基地投用,帮助规划设计中小企业及电商孵化园等项目。

回首

一年多来,我已经真正融入了我的第二故乡祁连,每天的钉钉打卡吹响冲锋的号角,深夜缺氧难眠时重拾起床头的《青海通史》《海北州志》和《祁连县志》;作为滨州援青管理组宣传委员,写稿、改稿往往都是下班后在宿舍忙到夜深人静时;战友们笑称我为雪域高原上名副其实的“无胆英雄”;援青六省市首部院线电影《牛王》导演李墨言先生称,以我的肤色足以在剧中本色饰演藏族汉子……。

一年多来,我们从“两弹一星”精神中汲取营养,守初心、担使命,积极作为、严于律己,在挑战高原、挑战自我中,提高政治站位,坚定初心使命,磨砺意志,锤炼党性,提升境界,增长才干,将小我活成大我,将高原的艰苦化为人生的快乐,唯有砥砺前行,才是对脚下这片大地的守望和报答!

一年多来,我们经受住了恶劣环境的严峻考验,在雪域高原站稳了脚跟。这里海拔高、气压低、氧气稀,但是我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做到了海拔高,斗志更高;风沙硬,作风更硬;气压低,标准不低。实践证明,我们所有援青干部人才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强大的精神,就像一粒粒飘来的种子,经受住了生存环境转换的严峻考验,在祁连这片神奇热土上扎下了根、站稳了脚。

一年多来,我们把祁连当故乡,克服高原缺氧、语言不通、生活不便等各种困难,逐步适应了当地的气候和饮食,读懂了和我们并肩战斗当地干部古铜的脸上淳朴的笑容,与他们在雪域高原间上颠簸跋涉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学了若干句青海话,听懂了扎西德勒的由衷祝福,我不会忘记那一张张的脸上纯净的笑容和期盼的眼神。民心安处,我心安处,就是我们的故乡。

一年多来,我们用脚步丈量脚下这片神奇的土地,援青思路日渐清晰。身入祁连、心入祁连、融入祁连,重走长征路,翻山越岭、跋山涉水、上山下乡,深入一线、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做好援青工作理清了思路、打下了坚实基础。与民族干部同甘共苦,守望相助,在祁连这片热土上深深留下滨州干部人才的人生印迹,把山东印迹体现在援建项目上,种在人民群众的心里。

一年多来,我们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成为祁连干部群体的一部分,全力支援祁连的新使命、祁连各族群众的新期待,主动融入到祁连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把感情融入到农牧民群众中,把过硬作风融入到脚踏实地的办实事中,把滨州的经验、理念融进援建祁连的全过程,赢得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和信赖。

一次援川行,一生不了情。一次援青行,一生高原情。援川和援青的个人经历,使我深深体悟到,要珍惜组织的信任,珍惜干事的平台,珍惜锻炼的机会,珍惜宝贵的时间。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做事业上的贡献者,做形象上的维护者。援青路远,关山万重。一年多的深情投入和朝夕相伴,艰苦的条件锤炼意志,复杂的环境提高本领,全新领域的开阔视野,崇高的精神净化心灵,我已经深深融入海北祁连这片土地。行者方致远,奋斗路正长,身为援青干部,我将跑好持续对口支援的“接力棒”,走好人生宝贵的“历练路”,在助力“美丽祁连、幸福祁连”中贡献滨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力量,为山东增光、为人生添彩。

(张新华,山东省滨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援青干部,年7月先后任青海省祁连县住建局副局长、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本文系“两弹一星”青年英才论坛主题征文稿件)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东援青干部张新华践行和传承两弹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