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石颢,年生人,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宁县九届*协委员,现供职于宁县外宣办。著有报告文学集《山乡的风》、《北豳春韵》、《穿越》三部;散文集《心旅》、《豳风吹过的地方》等。
在庆阳上,你找岐*养生谷不难。她幽静在盘克塬、梁掌林场、大山门林场和富县交界之地的宽阔怀抱里。倘若她是位丰腴妩媚的少妇,王氏五代中医世家,就星落她的肩膀。
我曾在谷里和谷边随意地走,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沟壑、梁峁、坪台、溪谷、滩涂的各异地貌,不是谷东谷西悬殊的温差,不是山川相间,湖泊小溪随处可见的壮美的自然风景,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也不是秦直道、午亭子和唐塔宋塔,还有刘志丹闹红住过的土窑,新宁县*府和午亭子*民围歼战等战斗遗址,而是王氏五代中医世家。
岐*养生谷,一条温温暖暖的谷。春天山花烂漫,鸟语花香,春雨蒙蒙;夏天面青目秀,气候宜人;秋天秋高气爽,五彩缤纷,果实累累;冬天白雪皑皑,野猪、野兔、山鸡、野鹿出没林间。她就这样侍奉着不老的岁月,滋养着安好祥和的时光。
从更大的视野上看去,这谷在历史进程里,岐伯和*帝边在谷里散步边讨论过医道,戎人和狄人以及李自成和明*的马蹄踏过,国民*东北*的皮靴踩过,陕甘红*游击队和解放*的布鞋丈量过。方圆百多平方公里的容量,一部大历史的容量。
一条谷就是一条谷,它悄悄儿躺着,只供人走来走去,未必非得让人记住它,不像因王勃一篇《岳阳楼记》而名闻海内外的岳阳楼,或以水的形式低下头去的一脸娇羞,或以碑、塔、寺、观的形式仰起头来一脸的正能量,让人在俯仰之间流连忘返。一条谷,以正直为本分,沉默为声音,寂寞是它的命运。
一
言及发源于岐*养生谷肩膀上的盘克塬上的由高祖王文学,曾祖王进元,祖父王廷壁,父亲王好奎,儿子王国梁一路一脉传承岐*之术济世活人的王氏五代中医世家,我忽然联想到了生息繁衍于它和它周边沟壑梁峁谷台上的草药远志和甘草的飒爽英姿。
瞭见那条长梁上那丛远志和那丛甘草时,烟雨霏霏,清风轻轻,草木葳蕤,含腥的泥土芳香刺鼻。远志和甘草们就婷婷玉立长梁上,像两群脱离了队伍的孤胆英雄,与其它拢群拢帮的草药拉开了距离,目光萧瑟,或正要拔脚上塬,或任风吹雨淋着我自岿然不动。然而,烟雨喊住了它们,风扯住了它们微微飘动的衣摆,让它们一拧身,一回眸,再一次心生不忍。在刚烈黑垆土成就的岐*养生谷及其周边的世事里,在时光幽深处的盘克塬上,在让盘克塬自成王国的沟壑间,它们的这种个人主义的英雄行径一再上演,令人错愕,但我坚信,它们就是这王氏五代中医世家中的一位位济世活人的郎中。他们或把他乡当故乡,或留守故园,以善门里郎中的纯粹,修复黎民生命的康安。
四十年前,在岐*养生谷里的一面阔大的山洼上,我有过一次辨识中草药的经历。在那种生态和睦的布局中,我欣赏了中草药大*的方阵,远志、秦艽、甘草、麻*、细辛、枸杞、地骨皮、车前、蒲公英、茵陈、生地、丹参、*柏、马茹、杏核和桃核等,宛如既往时光中张艺谋指挥下的那场奥运开幕式的锣鼓方队,金戈铁马,气吞山河。但在那个微雨似烟的暮春日里,远志和甘草却与众不同。
那一刻,远志和甘草被微雨浣洗一新,拨亮心灯,通体于朦胧中透射葱翠微光。远志细细的枝茎上,互生着稀疏的线性叶片,绽放淡蓝细碎的线状披针形小花,酷似云游五湖四海的风姿绰约的梦幻仙子。甘草朴素,无秦艽的绰约仙姿,没马茹的婆娑繁盛,缺蒲公英花朵的璀璨,少麻*珍珠般的红果。这两尤物,生的随性,贴近地面,植株不过尺把,枝叶也甚青翠,灰绿的类,满身细绒绒的毛刺,开蓝紫色的碎花,亦不抢眼,秋天豆荚似的果实,亦不饱满。它们洋溢一种奇特的味道,连牛羊猪鸡都不喜悦造物主免费供应它们这自然食粮。它们像一位位坊间赴外活人的郎中临别前,拼命地压下了狂乱的心跳。它们收回了目光,耸耸肩,而后拔脚离开……
我想到了一个词:君子。远志甘草,堪称君子。
二
岐*养生谷谷边,即今盘克镇形赤村的王户人家,均为汉建兴帝王莽之后。汉高祖刘邦杀害了王莽,王莽麾下的一员大将率残兵败将在今山西省太行山做了占山王。占山王的妻子是虞姬的妹妹,虞姬改嫁了西楚霸王项羽,占山王升格西楚霸王的妻妹夫,投靠了西楚霸王,成了皇亲国戚。西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争夺江山,西楚霸王兵败乌江渡口,先杀虞姬,投江自尽。占山王又成无主的反汉势力,被刘邦打败,并流放今马莲河上游的环江流域。占山王和追随他的君、臣、牛、马、大、小、二、三八大王,与当地两系王族先融合,后分户,列十大户王家之一。时光推移,大王旗变换,其中的一族王家迁至今地,肇始既牧又耕生活。此即王氏五代中医世家的先祖。
我穿越时光的隧道,站在一个半世纪前的岐*养生谷的肩膀上。透过烟雨迷茫的雨帘,我望见了郎中王文学为人诊病疗疾的专注身影。这位诞于清道光十九年,斯时风华正茂的坊间郎中,幼时性慧,饱读经史,却不尽信经史,一味地重视岐*理论与临床探索的有机结合。吊诡的是,与斯时豳地所有读书人一样,年轻那阵子他以为入朝为官才是一条正途。加之那个时代,一个秀才的社会地位煞是卑微,时常受官绅们的呵斥与侮辱,王文学亦不列外。但他不敢违背父命,只是数次投考光宗耀祖的贡生,数次怀揣文武艺,却没能货于帝王家。是啊,清朝中叶的那一份份自喻广纳贤才的科举考卷,封住了无数坊间胸怀治国安邦方略的读书人求用于世的大门,不过这也为其中如王文学似的佼佼者,开启了一条忐忑的后路,即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济世之路。读书的千家万家,做官的一家半家。诚然,这在他们的大多数中是考取朝廷功名前,生发的君子式的无奈的怀想,也是他们安给自己的败营。
接踵而至的岁月里,王文学恳求了父严,获得首肯,转而致力于歧*之术的学究。他得岐*谷多位岐*之术传承者的滴传,学本《皇帝内径》,融通六经伤寒,烂熟草药品味功用,妙于遣药成方,精在君臣佐使,加减化裁,尤擅医妇科。待他成年,名望出脱的方圆千里鹊起,妇孺皆知。他医病贫富官民不拒,一视同仁,望闻问切,慎重复慎重,琢磨复琢磨,遣药组方,精准无误,常常药到病去,为自己赢的“医精德重,望重乡里,医德堪风”和“学本岐*最上流,医精意冠万人头,满腹良方岐伯授,随身妙术华佗留”的生前身后芳名。他更大的功德尚在于,他为他的家族,他的子孙洞开了一道积德行善之门,让他们像远志甘草般地有用于国家,做功于百姓。
那是王文学传给儿子的传家宝,里面荟萃了历朝历代的各种岐*经文、医学典籍和药物标本。王进元像一个饥饿中的人见到了满桌的山珍海味那样,青灯*卷,夤夜研阅。眼界洞敞了,行医当中的诸多疑难与困惑也渐渐彻悟了,他荣膺神示一般,从此踌躇满志,拉开了他心系岐*谷及其周边苍生康安的帷幕。除了传家宝,王进元最爱去的地方非岐*谷天然草药园子莫属。那里简直堪称一座野生草药的王国,土生土长的上百种足够医治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令人眼花缭乱的草药,四季不辍,经岁恒在。他左手实物,右手典籍,逐一比对着,辨识着,琢磨着。尤其那些难得一睹芳容的珍稀草药,尤令其陶醉其中。对典籍中尚无记载的坊间试验后知其灵验的草药,他详细记载其产地、形态、疗效和功能。在传家宝里,他还读到了父亲收集于坊间的各种偏方、古方、土方和奇病奇治的心得笔录。他像寺院里的印经师,将这些诡谲的文字逐一刻录在了脑海里,留待日后来破解。这是上苍赐予的一次机遇,也是他生命中的一次长考。
王进元用实践探索检验补充了家严传给他的岐*之术。他觉得此即父亲和他业医总结的金贵经验。经验这东西,不是对成套岐*理论的熟练,而是大量临床诊疗疾病的经验积累。浅显些说,它包括一个郎中临床见识过的千奇百怪的疾病症状与体征,各种不同疾病的临床表现,或者各种适用诊疗技巧。深刻些说,它还包括了一个郎中对岐*理论及其实践知识运用的方法,对各种诊断结论的态度,还有发现问题及时纠偏的能力。
在他看来,一个郎中的临床经验之所以成为临床经验,而不单单是一种经历,就是因为积累它的过程是理性的。太多的时候,临床经验的产生都伴随着失误的沉痛教训,可能都有付出过错的惨重代价,而纠正过错过程的本身,该包括了发现过程,承认过程,审视过程,理性地纠正过错的过程。特别是重新审视理性的过程,是对既往认识的一次认真反思,而反思过错,真是他的家严一生的一个最亮丽的闪光点。
医学经验这东西虽则对于临床非常重要,但有时候却“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更不足为外人道也”,因为它虽理性,却很主观,很个人化,你很难说自己总结的临床经验是不是也适用于别人,而且有时候,临床经验甚至可能已经融入了你的直觉和下意识,而无法用准确无误的语言来精准描述。比如你说按摩这地方,动作要轻柔一点,那么你能不能告诉我用多少马力的力吗?你说不精准,也量化不了,但你每次都能精准地做到了。
不要以为科技发展了,中医学就不需要经验了。以岐*之术垫底的中医学作为人类最古老的一门学问,发展到今个儿,虽可摆脱对经验的依赖,但是,太多的时候,为了能多治好几位病人,还是要依赖一下经验的。
三
晓时的微雨,曾打湿过岐*养生谷的谷里谷外,打湿过走村走户,进山行川,穿州往府,医病疗疾的王文学、王进元和王廷壁的蓑衣,也打湿过王国梁的雨衣,打湿过时光深处观音池塘里的一弘如镜池水。水面上,无数的鸟儿低掠而过,像一群杂技演员遇上了高潮。谷边沟壑梁峁的丛林里,成百上千的草药们拥挤着,喷薄着,散发出一阵阵奇异的馨香,令人身心一爽,如饮天露。
我还在寻觅那雨幕中的远志和甘草,但它仿佛刚刚走失,杳无踪迹。可林子里又分明传来了一声声蓑衣的响动,好像它身上的冰草在告白,在道一声珍重。
王廷壁接过祖父父亲的衣钵,恪守家传业医圭臬,踏上了他漫漫的业医之路。王氏中医世家业医圭臬有四,身为医生,不得嫌贫爱富,对穷苦病者施舍药品,一也;不得贪图安逸,严冬降雪,风雨之夜的求医者,多乃紧急病患者,不可怠慢,二也;不得对病者言其所爱之物,不得索要药钱以外的财物,三也。出诊时,有毛驴子、骡子、马来迎接,不可径自先乘马以走,必分清先后,妥为安排,四也。此四则,于王廷壁一生行医中,恪守至终。他又以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大医精诚》定座右铭,“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老君曰: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神报之;人行阳恶,人自报之,人行阴恶,*神害之。寻此贰途,阴阳报施,岂诬也哉……视彼苦恼,若己有之……一心赴救”,且身体力行。
王国梁曾对我讲,他的祖父在盘克塬上坐堂行医,凡贫困村人求医,多免费诊治。若有乞丐来找他医疾,他不只施舍药品,还管吃管住。若鳏寡孤独求他视病,他一律分文不取。老境里的祖父,还以白求恩为榜样,对诊病治病更是兢兢以业。每逢乙型脑炎和病*感冒流行时节,看到病人发高烧、昏迷、严重抽搐,他就会一连几个月,昼夜坚持抢救病人,每日仅歇缓三四个小时。眼睛熬红了,人累瘦了,而无数的危重病人却得救了。
盘克塬上一老翁还说到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一年,一个患严重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从外地赶来求王廷壁妙手回春。已为此人治过病的医师无不认为他阳寿至多三五个月。而王廷壁觉得此人虽患疑难病症,但只要精心治疗,治好的几率不是没有。他坚持为此患者去病,历经一年的尽心调治,终使此人大获痊愈。
这是一代王氏中医世家开拓的善治疑难杂症的时代,犹如诗词之于苏东坡,赤壁之于周郎,恰像眼前的这一场晓时节的微雨之于岐*养生谷。
四
岐*养生谷和它周边沟壑梁峁坪台上的丛林里,那一阵蓑衣的响动消失了,那一声告白也戛然而止。远志甘草般的君子继往开来,仿佛李时珍和孙思邈那样。我的脑海里,保存下了远志甘草挺拔大美的背影。
王氏五代中医世家的第四代传承人王好魁,*人出身,副主任医师职称。他年逾八旬,行医六十余载,仍坚守在他所挚爱的位位上,迎来患者,送走健康;他大半辈子把甘肃白银当故园,从*医到医师,从主治医师到副主任医师,医院医院*委书记,医院专家到单打独奏的个体诊所大夫,勤勤恳恳,拓新求进,不争名,不逐利,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于白银市广享“王一刀”之美誉。
王好魁十四岁参*,在*事医学院里学习了临床中西医结合专业。二十四岁那年,他转业医院工作。在当时年医院里,他作为其中的年轻医师,开始为患者服务。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个甲子之年杳如*鹤。从当初意气风发呵斥方遒的英俊青年,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耄耋老人,他依然故我在心爱的业医生涯里,为如流水而至的患者诊病疗疾,普受一方百姓敬爱。
王好魁医德崇高,技艺精湛,在传承家传的基础上,多年来又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骨关节病变、乳腺疾病、甲状腺疾病、各种皮肤病、脉管炎、烧烫伤、慢性骨髓炎、痈疽疮疡、慢性溃疡、瘘管等诊治上,独树一帜,闻名遐迩。
一九九三年,王好魁退休了。他本可在家含饴弄孙,颐养天年。多家医疗机构亦几次上门聘请他再度“出山夕阳红”,并许诺丰厚报酬,他一一谢绝。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在白银市经营诊所业医,救死疗伤。“白银对我来说有着太多太多的感情,我离不开我的白银患者,白银患者也离不开我。”他说:“当一名好医生”是他从小就有的宏愿。如今,蓦然回首走过来的漫漫人生历程,他觉得自己大半生真的很平凡,但一个甲子年轮里他用心做好了一件事,即尽己之能,为患者医疾疗伤,奉还健康。
在王好魁心里,病人是第一位的,医院也是第一位的,这里承载着父辈对他的重托,尤其中医宛若他的生命一样的金贵。他的儿子王国梁跟我说过,去年腊月当他来到父亲的个体诊所时,父亲还在忙着给病人看病。王国梁颇有感触地言道:“面对每一位病人,父亲都面带微笑,话语轻柔。先是聆听诉说,然后望闻问切,与患者沟通探询,仔细弄清病因,叮嘱患者应该注意事项,包括饮食起居等,尔后处方,并尽可能地为患者节省费用,配有效低廉药品。”
虽然每天慕名而来的求医者甚众,但家人考虑到他年事已高,所以只安排他每日坐诊四小时,但他首先考虑到的是求医者的难处,总是尽力多为患者诊治,经常要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才结束当天的就诊活动。
家人担心他的身体,时常进行“干预”,劝他千万要保重身体。他倒莞尔一笑,轻描淡写着说:“我没事的,患者打老远赶来找我,是对我的信任,我不能让他们失望,也不能耽误他们的光阴。”
有人曾做过统计,王好魁看过的患者,按每日坐堂五个小时来计算,一年也超过了一万五千人次,六十年累加,他看过的病人没天上的星星多,倒也不易数计。
五
王氏五代中医世家的第五代传承人王国梁,从青春韶华到两鬓染霜,在岐*养生谷谷边的盘克塬上一守护百姓生命康安就守护了三十多年。经现任观音卫生院院长、主治医师的王国梁治好的病人数以万计,被他从死神手里夺回的生命也上百个的多。他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故园百姓,赢得一方社会如潮佳评,先后荣获“全市优秀共产*员”,“全省优秀乡村医务工作者”,“宁县首届‘道德模范’”提名奖等三十多项荣誉称号,连任宁县第十二届至第十五届*代表。
王国梁高中毕业,考取宁县卫校,学成返村,先进村合作医疗所,再当观音卫生院乡医,复医院进修深造。深造结束,他放弃到马达医院端公家饭碗的难觅良机,毅然返回缺医少药的盘克塬,尽心竭力为家乡百姓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一九九一年十二月,我从白银回到观音卫生院时,卫生院条件非常简陋,土木结构房子低矮破败,医疗设备依旧听诊器、血压计和体温计的老三件,群众渴望医治病痛的期待眼神,促使我狠下决心:一定要用精湛的医术,优质的服务,赢得他们的信赖。在时任院长秦考来的鼎力支持下,我只摊了一年光阴,就给卫生院无普外手术的历史划上了圆满句号。”在观音卫生院院长办公室里,满头稀疏花白头发,一脸慈祥和善的王国梁追忆着说:“对待病人,不管白天黑夜,不管下雨落雪,只要病人有求,我就竭尽所能让病人满意。”
在观音方圆百里,经王国梁治愈的病人比比皆是。他走到乡间,许多人都尊称他为“救命恩人”。
盘克镇萝卜咀村村民宋晓春,至今记忆犹新着王国梁八年前救他的生动情景。那是八年前七月十日的晚上,宋晓春在修理原观音乡罗堡村砖厂的砖机时,不幸被机器切去了左臂。当他被送到观音卫生院时,因失血过多而危在旦夕。从酣睡中被喊醒的王国梁,立即对其施以急救。事后,医院为宋晓春治伤的医生对其说:“给你止血的乡医是位很了不起的医生,如果他当时给你止血不及时或止不住血,医院。”“没有王国梁的仁心妙手,就没有我的今天。”年过五旬的宋晓春,满怀感激地说。
提起王国梁精湛的医术和对病人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接受过王国梁诊疗的人,无不肃然起敬。七年前,观音村村民冯建国大便失调半年,经多位医生医治疗效不显之时,求医于王国梁。王国梁根据他服过自己三剂中草汤药的具体临床表现,结合临床肛诊,判定他患上了直肠癌,医院做进一步诊断。“由于国梁院长早期的准确诊断,当年盘克塬上患直肠癌的五个病人中只我一个活到了现在。”迄今,冯建国对王国梁仍很感激。
王国梁的老伴徐玉草以调侃的口吻对我说:“国梁呀,把大半辈子献给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一年回家的次数还没他得的荣誉证书多。”医术上,王国梁潜心钻研岐*之术和最新临床中西医学理论成果,探索出了中西医结合诊治脑梗塞、冠心病等二十多个疑难杂症的农村医疗适宜技术,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从无到有,观音卫生院成功开展了危重病人急救、胆囊摘除、阑尾切除、疝修补、肠梗阻等外科手术。以前当地每年都有三十例以上因脑出血死亡的病例,如今通过保健健康宣传教育,建档管理,以我探索的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防治,也很少发生了。”谈起近几年卫生院的新变化,王国梁首先想到的是当地群众健康状况的新变化。
……在王氏五代中医世家诞生的岐*养生谷肩膀上的盘克塬上,这晓时节的微雨终究没有停下来的迹象,但万物皆可入药,谁又能说,这微雨不是从王氏五代中医世家里飘来的,不是王文学、王进元、王廷壁、王好魁、王国梁头顶上的那一块云所馈赠的哩?谁又敢说,这雨不是一次草木之浴,不是一次神秘的洗涤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