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7日讯(记者王春岚通讯员协宣)过去,很多腹部脏器发生病变的患者,如做外科手术治疗,不仅出血多、损伤大,术后腹部会留下十多厘米的“大刀口”。而现在通过微创手术,只需在腹部打三四个“钥匙孔”,就能治愈疾病。这一术式的改变,被誉为现代外科发展史上的新里程碑。
医院在微创外科方面的研究,在国内起步早、应用广,令诸多患者受益。11月6日,微创外科专家、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委王国斌教授深情回顾26年来的发展史,他说,利用技术革新让患者创伤更小、恢复更快,这既体现了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也是医院“仁爱济世、协诚人和”的办院思想的体现。
王国斌(右一)和团队在为患者做微创手术(资料图)。通讯员刘坤维摄
从开刀到微创,变“大刀口”为“钥匙孔”
在上世纪90年代初,王国斌在德国观摩微创手术,医生在患者腹部打几个钥匙孔般大小的孔,将器械探入体内切除肌瘤,患者损伤很小。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未来外科发展的革命性变化,决心将腔镜技术带回国内,发扬光大。
医院多位前辈专家的支持。年,王国斌在医院创建了华中地区第一个独立完善的腹腔镜外科中心,这是国内成立最早的腔镜外科中心之一。王国斌带领陶凯雄等专家不断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将腹腔镜技术从胆囊切除术拓展到复杂的胃肠良恶性疾病,患者术后一周就能出院,腹部只留下钥匙孔大小的切口。
年,王国斌与小儿外科合作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腹腔镜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患病的婴儿身体娇小,改做微创手术后,婴儿恢复快,肚皮上仅有3—4个小孔,免受开膛破肚之苦。这项手术至今保持国内领先,在国际上也获得了良好评价。
医院不断引领华中地区微创外科的发展,在湖北率先引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微创术式在手术科室全面应用。医院还获批成立湖北省微创外科医学研究中心,在裘法祖院士的支持下,王国斌推动成立了湖北省医学会腹腔镜外科分会,每年学会交流吸引参会者数千人,大力促进推动了中部地区微创外科的学科发展。
从微创到无创,“患者受益”是不变的目标
腹腔镜技术出现时,被誉为现代外科发展史上的新里程碑。现在,微创外科专家们的最新目标是:微微创、甚至无创。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创”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也在不断拓展,在追求小切口的前提下,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损伤。
以疗效为导向,在微创领域,内科、外科的界限变得模糊,内科医生外科化、外科医生内科化的趋势变得明显。
过去,胃癌患者确诊后,需到外科做手术切除病灶;现在,消化内科医生为患者做胃镜或胃肠镜时,结合X线检查,即可在内镜下发现早期胃癌,直接从胃黏膜层剥离癌组织,检查、治疗同步进行。同样,早期结肠癌患者也可通过内镜,检查、治疗一步到位。
“过去做微创手术,需要打3—4个‘钥匙孔’,现在有些情况可以只打1个孔,或是通过口腔、鼻腔这种自然孔道来操作。今后,能不能推广开来,让更多微创变成微微创?”
“现在,有很多新的药物研发出来,靶向治疗可以令药效更精准;放疗、化疗领域新技术、新思路也是不断涌现;再配合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今后,能不能让更多患者的治疗变成无创?”
说到自己奋斗终身的事业,王国斌充满激情。在他眼里,微创并不局限于内镜、介入、手术机器人等技术手段,而是一片更广阔的天地,道路发展飞快,不创新争先,就可能落后,“不过,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也是医务人员不变的目标,就是让患者受益,治疗时能创伤更小、恢复更快”。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