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穿孔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插花应使花羞色,比画翻嗤画是空这瓶儿在
TUhjnbcbe - 2023/10/27 17:50:00

中华美学文化,博大精深,相信有一些朋友,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博物馆陈列中,都曾见到过一个漂亮的、造型独特的瓶子,但是对于这种瓶子却叫不上名字的经历。

在陶瓷的造型中,瓶子是一个很大的门类,各式各样的瓶子,造型繁多。该如何正确地称呼一只瓷瓶,的确难倒了不少人!古人云:瓶者,口小腹大之器也,多为瓷或玻璃(古代是琉璃)做成,通常用来盛液体。

现在人所熟知的瓶多为花瓶,其实插花只是瓶的很小一部分功能而已,此外还能用来汲水、盛酒、祭祀、随葬、放帽子、改台灯。

还有的瓶子什么用途都没有,只是放到那里作为观赏之器,正所谓“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今天,域鉴文化就从器型和用途的角度,来教你如何正确地称呼一只瓶子!

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体修长,宋朝时称为“经瓶”,常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虽然宋元时期各地瓷窑均有烧制,但是当以元代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湛。

白釉花口瓶宋

这种类型的瓶子因瓶口似盛放的花瓣而得名,一般是细颈,圆腹,撇足。始见于唐,至宋代较为流行。

清乾隆青花折枝花果蝠纹花口瓶宋官窑青瓷琮式瓶-台北故宫

琮式瓶始见于宋,但是考古学家一般认为始出现于南宋,至于北宋是否已有琮式瓶生产,说法目前还尚不统一。宋代时流行仿古之风,这种瓶式是仿照的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玉琮外形加以变化而成。南宋官窑、龙泉窑均有这种器形出现。

清青花博古纹象腿瓶

象腿瓶,即一统瓶,瓶形为广口外撇,短颈,肩部宽与口相若身如直筒状,平底,造型如粗壮的象腿,所以又名“象腿瓶”。因“筒”与“统”谐音,有“大清天下一统”的寓意。多见于清初顺治、康熙两朝,品种有青花、五彩。

南宋官窑青瓷葫芦瓶

葫芦瓶,形似葫芦的瓶式,自唐以来,因其谐音“福禄”,为民间所喜爱,遂成为传统器形,及至明代嘉靖时,因皇帝好*老之道,此器尤为盛行并多有变化。

这是葫芦瓶的变种,叫如意耳尊。瓶身还是葫芦,但加了如意形的耳,故名如意耳。耳和刚才说到的系,区别是耳大,用于手持,系小,穿绳用的。注意这个瓶口比上一个大,所以叫尊。尊是瓶的一种,古书上说“口足相仿者为尊”“口大者为尊,口小者为瓶”,其实界限很模糊,比如琵琶尊也可以叫琵琶瓶。

清康熙五彩如意開光花蝶纹琵琶尊

如果没有耳,这就叫琵琶尊,始于清代,模仿商周青铜尊,是最流行的阔口瓶。有耳的琵琶尊之叫法,是耳名加尊。比如耳做成鹿头的,叫鹿耳尊。这个琵琶尊的耳是如意形的,就叫如意耳尊。是吧?和上一个重名了。区分的办法是把釉色或者画面加进名字里,这个叫青花如意耳尊,上一个叫粉彩如意耳尊。

清康熙青花稚鸡牡丹纹凤尾尊

喇叭状口,长颈,鼓腹,下敛,至底又广,形状略似凤尾,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产品多为民窑,品种有青花、五彩等。

明万历五彩“穿花赶珠云龙”图蒜头瓶

明清时期景德镇窑常见的一种瓶式之一,仿自汉代青铜蒜头壶,长颈,削肩,圆腹,圈足,瓶口似蒜头而得名。状如蒜头而颈略长,亦可称之为虎爪瓶。

清康熙五彩祝寿图棒槌大瓶

康熙早期的棒槌瓶,器形偏矮,康熙中期以后的棒槌瓶,器形趋于细长,为了与雍正时期的棒槌瓶相区别,取名硬棒槌瓶。常见的有青花、五彩、洒蓝描金、五彩开光等品种。

清康熙青花赤壁赋山水诗文方棒槌瓶

方棒槌瓶,撇口,短颈,平肩微折,身成四筒形,长方腹上部略宽,下部稍窄,器底有方形宽足,凹底施釉。现代多叫方瓶,有青花器和三彩器。

清雍正粉彩仕女读书软棒槌瓶

软棒槌瓶,是与硬棒槌瓶相对而言,特指雍正初期烧制的一种器形,造型不及硬棒槌瓶挺拔,口外侈,束颈,溜肩,直筒形腹,腹下略收,足尖圆滑。常见青花,五彩。清光绪及民国时期方棒槌瓶的仿品较为多见,然胎体较厚重,口边较薄且不规整。

清康熙洒蓝釉描金花鸟诗文棒槌瓶清乾隆御制青花夹洋彩通景“桃花源”

因瓶的双耳上套有可活动的环而得名。装饰活环是明嘉靖以来流行的一种造型。嘉靖时期活环造型为唇沿外撇,束颈,长腹下垂,足部较高且外撇,平底,颈部贴塑双兽耳,并套有可活动的圆环。此类瓶式清康熙及民国时期均有烧制。

宋哥窑胆式瓶-北京故宫

长颈,溜肩,垂腹,形若悬垂的动物胆囊。造型近似锥把瓶,不同之处在于颈部较为短粗。始见于明万历朝,流行于清代。

清乾隆青花贯耳六楞瓶,台北故宫博物

又称为六棱瓶。明中晚期流行的瓶式之一,因瓶体作六棱柱形而得名。

清乾隆贯耳六棱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炉钧釉荸荠瓶,“大清雍正年制

直颈较粗,有撇口与直口之分,器腹均为扁圆,形如荸荠,圈足。清代康熙时首创,多为直颈。晚清同治、光绪时,官窑又流行这一造型,但均为粗短锥颈,荸荠形扁圆腹,圈足,造型千篇一路,鲜有变化。

北宋汝窑青瓷奉华款纸槌瓶清乾隆瓷胎洋彩花卉纹纸槌瓶台北故宫

因形似纸槌而得名,造型为小口,细长颈,丰肩,圆腹。

宋代汝窑中较多。

其实纵观中华瓶文化历史的轨迹,在汉唐时期这些瓶子都有明确的礼仪用途,宋元时期开始,慢慢瓶子就走向千家万户,承载起实用功能。明清时期愈发注重审美价值!总之而言,在瓷器诸多的种类之中,唯有瓶一直笼罩着形而上者的光环,除开实用性,将瓶子放在那儿,也是一种艺术体现。

1
查看完整版本: 插花应使花羞色,比画翻嗤画是空这瓶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