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间赛跑
——记兰州市妇幼保健院宫腔镜中心主任朱天垣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朱婕
刚坐下就得起来、有情况就得直奔手术室……这是兰州市妇幼保健院宫腔镜中心主任朱天垣的工作日常。
走廊里,时时能看到朱天垣一路小跑的身影,她的每一步,都在和时间赛跑。
一
早上7点,一场大雨“噼里啪啦”落下来。
兰州市妇幼保健院宫腔镜中心候诊室里,仍旧和往常一样热闹,患者排起长队、医护人员穿梭往来。
详细了解夜班情况,结束了早间学习……8点整,朱天垣开始准时查房。令人惊讶的是:这个科室的医生和护士竟然在用流利的英语交接班和查房。大家用英语相互核对患者康复情况、用药情况,并详细分析判断患者病情。
“这是为了锻炼和提高科室医护人员的英语水平。”朱天垣解释说,“学好英语既有利于把先进的医学技术‘引进来’,也有利于推动我们的医疗优势‘走出去’。”她笑笑说,“从刚开始的特别痛苦,到现在的出口成章,我们科室的每一个人都很习惯这样的学习方式了。”
手机突然震动。
“朱主任,快!手术室病人出血多!”听到同事急切的声音,朱天垣二话不说就冲向手术间。
情况紧急,小跑中就换好了手术衣。主刀的朱天垣、麻醉医生、护士瞬间组成一支急救团队。
手术室灯光明亮,心电监护、血压和心率监测仪的滴滴声,难免让人有些紧张。可朱天垣的专注和胸有成竹,有种安心的力量。
这样的场景,朱天垣经历过太多次,“每一次都如同一场战斗,我们手术室里所有医护人员都会迅速有序地行动起来,因为每一秒都关乎病人的生命。”
1小时后,手术结束了,手术很成功,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每当这时,我都会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救治生命就是医生最大的职责。”朱天垣说。
手术一台接着一台,朱天垣顾不上休息,她觉得这没什么,“医生就必须是这样,一定要先想着病人。”
二
时针渐渐指向中午。
刚做完三台手术的朱天垣,仍然不能松口气。手术室门外,还有两名远道而来的患者在焦急等待。
顾不上喝口水,朱天垣接过她们的检查报告,开始与患者进行沟通,“别害怕,你的病情很快就能治好”。她的专注敬业、她的专业口碑,让前来就诊的患者,满怀希冀和踏实。
从年开始,在医院的鼓励支持下,朱天垣带领团队成立了兰州市妇幼保健院的妇科腔镜中心。7年多的时间里,她们研究宫腔镜各类疾病的手术技巧改良,不断攻克技术难题,医院宫腔镜技术达到全国知名、全省领先,上万名被病痛折磨的女性因此受益,重获孕育新生命的希望。
一次,也是下雨天。一位30岁的年轻患者慕名找到朱天垣。进门时,患者情绪十分低落,担心病情影响今后生育。经过细致检查,朱天垣发现患者患有子宫肌瘤,肌瘤直径约9厘米大。如果采取传统治疗方法,只能开腹手术,创伤大,术后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和后遗症。考虑到各种因素,朱天垣精心制定了宫腔镜微创手术方案。
整个手术仅用了一个多小时,肌瘤被成功切除了,而且患者今后的生育能力完全不受影响。手术快结束时,得知一切都好的患者,开始有说有笑地向朱天垣道谢。朱天垣忍不住笑问,“手术还没完呢,你怎么就能笑得出来?”患者回答得理直气壮:“一下感觉全身和整颗心都轻松了,哪儿都不难受,我自然很高兴了。”
三
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宫腔镜中心和丹麦合作的“快速康复+日间病房”技术让很多女性从中受益。
年,朱天垣带领团队赴丹麦哥本医院学习外科快速康复技术。听讲座时,听到心脏手术患者3-5天就可出院,朱天垣有些质疑:“不会吧,这么快就能康复,不会是丹麦童话吧。”
直到亲眼看到一位胆囊手术患者,术后两小时开始吃着蛋糕、和医护人员聊着天气时,朱天垣真的被震撼了,“这不是所有医生的美好愿景吗?”她决定将快速康复技术带回甘肃。
回国后一周,朱天垣完成了甘肃省第一例快速康复技术宫腔镜手术,手术降低了患者的疼痛、应激反应及并发症,术后4小时患者就回家了。
就这样,兰州市妇幼保健院宫腔镜团队在全国率先形成了完善的宫腔镜日间手术流程,并开了腹腔镜日间手术的先河,这种住院时间短、花费少、恢复快的治疗方式受到了患者欢迎。年,兰州市妇幼保健院被丹麦哥本医院授予全球唯一一家妇科外科快速康复教学培训基地。
很多省市同行纷纷前来学习,朱天垣也乐于常常开展公益讲座,“我希望大家都学会了,能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不仅是帮助同行,在朱天垣的手机里,还有7个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