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德富的转业证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喻言实习生廖弘阳
“不怕苦不怕累、对待革命工作任劳任怨”,在重庆市永川区一位老红*家中,肖家三代人聚在一起,回忆肖德富老人生前经历,缅怀老人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肖德富是一位老红*,在他留下的几个老物件里,最亮眼的就是他的三枚功勋纪念章,这三枚纪念章见证了肖老跟随部队从北往南征战,解放大半个中国的经历。
“这三枚纪念章分别是我父亲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以及解放华中、华南地区后,*队颁发给他的。它们就是我父亲璀璨人生的一个见证,是我们一家人的骄傲。”肖德富的二儿子肖建永指着这三枚纪念章说道。而肖德富老人的故事,不仅仅只是这三枚纪念章所能涵盖的,他遗留下来的为国奉献的精神更成为肖家良好的家风,代代传承。
新胜茶场第一次*员合影
不怕苦、不怕累革命到底都没当过逃兵
年,肖德富出生在四川渠县一个农户家中。因家境贫困,他从十几岁开始就在当地的地主家做长工。年,肖德富走上了革命道路,加入了红*,成为红四方面*一名普通战士。
“刚进部队的时候,因为是土地革命时期,我父亲就跟随着部队在地方上做了些分地、打土豪的工作。后来,部队长征了,他做的是后勤工作,比如:运输找粮、卫生员的工作,他都有做过。”肖德富的三女儿肖建华说道,父亲肖德富跟随红四方面*过了三次草地,每次都非常艰苦,特别是有一次在为部队找粮食的路上,命悬一线。
“有一次在部队进草地的时候,相当缺粮食,我父亲和其他八十几名战士一起去找粮,因为受不了苦,八十多个人走的走、逃的逃,最后只有三十来个人还在坚持,这其中就有我父亲,就在那一次,我父亲差点倒在了找粮食的路上。”肖建华说,父亲肖德富和战友最终成功找到了一点粮食,但是在回来的路上,因为实在太饿了,肖德富饿晕倒地,最后还是友邻部队将他救了回来,算是捡回一条命。
“我父亲以前经常就和我们几姊妹讲当年的故事,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革命到底,我都没当过逃兵。”肖建华充满敬意地说,父亲不怕苦、不怕累,一辈子为革命工作奋斗的精神是他们几兄妹,乃至后辈都崇敬的。
对待革命工作不挑肥拣瘦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父亲长期做后勤保障工作,他也遗憾自己没有上过最前线,但是他不埋怨,哪里有需要他就在哪里。”肖家儿女们这样评价他们的父亲。
从年参加革命,肖德富跟着红四方面*长征到陕北,参加八年抗战,作为先遣团成员秘密进入东北。随后,又跟着野战部队从东北一直打到华中,解放了大半个中国。
“年,我父亲在第四野战*,本来组织上准备提拔他领导岗位上,但我父亲坚决拒绝了。他就说自己年龄也大了,文化程度不高,工作起来难免力不从心,应该把领导岗位让给更有能力的年轻人。”肖建华说,当时肖德富的上级领导找他谈了好几天,也没能做通肖德富的工作。
随后,肖德富脱下*装,穿上警服,奉命到刚成立不久的川东行署公安厅工作,回到阔别近二十年的家乡四川。年8月,肖德富再一次服从组织安排,调入新胜农场(即新胜茶场,现在的永川监狱),负责生产管理科的工作。肖德富也成为了新胜茶场的开场元老之一。在百废待兴的建国初期,肖德富和同事带着服刑犯人们一起开荒建茶厂,大力发展茶叶种植,不仅为监狱提供了最基本的经济保障,也缓解了*府的财*压力,更为今天永川发展茶产业奠定了基础。
年,肖德富从新胜茶场离休,也是新胜茶场工作到离休的两位老红*中的一位。年10月,老红*肖德富在重庆永川因病去世。如今,在四川巴中的红*将帅碑林里,还能看见纪念肖老的石碑。
肖德富老人留下的物件,最珍贵的是参加辽沈、平津战役以及解放华中的纪念章。
一代接一代传承红色家风
老红*肖德富不仅自己对待革命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他还对子女和晚辈们言传身教:干革命工作不要挑肥拣瘦,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
“父亲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对自己的成绩也从来不张扬。”肖建华说,“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情就是年,当时我所在的学校开会动员学生们下乡,有很多同学都不想去,我回家后给父亲说了要下乡的消息,当时父亲给我的回复是:去吧,我坚决支持你到农村去。”
当时只有十几岁的肖建华也由此成为学校第一批下乡队伍中的一员。年,因为下乡期间表现优异,肖建华被批准返城、进厂工作。“当时有两个厂可以去,一个是永川永红机械厂,一个是江津下坝织厂。”肖建华说,江津下坝织厂离家远,也更艰苦,她更偏向于去永川永红机械厂。
肖德富却告诉女儿:“干革命工作不要挑肥拣瘦,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既然下坝织厂先来找你,即使是离家远一点也没什么。”就这样,肖建华进入江津下坝织厂工作,直到年,因肖德富身体状况恶化,肖建华才被调回永川。
不止肖建华,她的大姐同样如此。肖建华说,“年,大姐从重庆卫校毕业后,就主动写了申请去甘孜,支援艰苦地区,当时她只有十几岁。父亲知道这事后,就对大姐说,非常支持她去甘孜,一点都没有舍不得女儿去艰苦地方的念头,他还甚至高兴地给大姐讲他以前长征经过甘孜时的见闻。”肖建华回忆说,当时甘孜的工作条件异常艰苦,再加上水土不服等原因,年,大姐因为患胆囊炎,不幸去世,才二十岁出头。
“其实大姐她完全可以不去甘孜。”肖建华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急需大量医疗人才去支援艰苦的地方,大姐要在城市里找一份工作并不难,但正是受父亲影响,她选择了去最艰苦的地方工作,也把生命奉献在了那里。
肖德富影响的不止是肖建华几兄妹,还有第三代。“受爷爷影响,我从小就想去当兵,后来也是成功地进入武警部队。因为部队改制,我现在从事消防工作。”肖德富的孙子肖玮说,从进入部队到现在,他已经有21年*龄。这21年里,其实也有过离开部队回到地方工作的念头,但是家人的鼓励和爷爷不怕吃苦、任劳任怨的精神给了他新的力量,更支撑着他走到现在。
如今,肖家后人时常聚在一起,去肖德富的坟前扫墓,追忆老人的革命岁月。他们说,要在这样的氛围中,让红色好家风代代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