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我们今天做的这些事情
以后会不会有人记得”
当和若铁路上的火车冲破风沙阻碍
在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上飞驰时
窗外的梭梭、沙棘防护林随风摇曳
向着钢铁巨龙招手致意
仿佛有千言万语想要诉说
是的,这条公里的铁路
满载新疆人民的期盼和发展的机遇
让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全线闭环
而这背后,中国铁建
成千上万的建设者
逢沙筑路架桥
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他们的动人故事
与沿线的草木一同扎根
永远留在了这条铁路上
守望着路过的每一名乘客
如果你有机会坐上这条线路
请听一下他们的故事↓
他是沙海画路人
逃过沙尘暴后紧紧相拥
流动沙粒进入道砟中,板结道床,掩埋股道,直接影响铁路运营的安全。因此,风沙危害防治成为和若铁路成功建设和安全运营的关键。如何才能防住无孔不入的细砂?这个问题让以铁一院设计师赵加海为主的风沙防护设计者们伤透了脑筋!
设计之初,为了弄清楚风沙影响的范围和不同区域风沙影响的程度等基本情况,赵加海带领的风沙防治组多次和风沙直面较量。有一次在依木拉克区域,为了调查清楚流动沙丘的活动基本数据,赵加海等四名同志,计划突击步行6个小时穿越该片流动沙丘区域。开始时,天朗气清,小组人员轻装上阵,迅速投入工作,走了约3小时,突然间,天空就暗下来,看情况不对,赵加海立即呼喊大家,集中到沙丘后躲避。天昏地暗,无法辨识方向,风沙中在相距不到两米距离,项目组的人员居然无法相互分辨,只能祈求沙尘暴能尽快停下来。经历了无比漫长的40分钟,风渐渐变小,由于担心下一波沙尘暴再次来临,赵加海带领小组人员,决定与风沙赛跑,按照原计划继续行进,当走到预定调查终点的那一刻,小组人员紧紧相拥,庆幸沙尘暴仅持续了40分钟,庆幸没有迷路,庆幸从死神手里把自己拽回来了。
正是通过长期、多次的这样沉浸式深入风沙、直面风沙,设计者们最终摸清楚了和若铁路沿线风沙的影响区域和影响程度等基础数据,为最终“植物防护与工程防护相结合”的风沙防护方案提供了详实、准确的数据基础。
如今沙漠中47.9公里架空的桥梁,宛如一条钢铁巨龙,任凭肆虐的风沙从脚下飞过,近万株植被形成了连绵近公里的防风固沙绿色长廊,长廊中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如绿色长城般,保护着铁路安全运行。
他是焊轨施工的95后把关人
每天在夜间出没
在和若铁路,还能看到“千里沙漠一根轨”的壮观景象。和若铁路是新疆首个一次性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最长的铁路,全线采用无缝钢轨铺设。
“我们中铁十一局集团公里线路需完成钢轨焊接接头个。”主要负责把控现场焊轨质量的蒋*鸿是个技术过硬的“95后”,对焊轨施工各道工序和标准都了然于胸。“焊轨消除了钢轨接头轨缝,为列车提供连续、平顺的运行轨面。一旦工作出现疏漏,就会影响列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蒋*鸿介绍,钢轨实现无缝连接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列车运行产生的噪音,而且减少了轨道结构病害、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运营维护费用。
但无缝钢轨焊接施工对温度要求极高,必须要在设计锁定轨温内进行钢轨放散锁定。大漠戈壁上昼夜温差极大,可达40摄氏度以上,此时热胀冷缩影响下1公里钢轨伸缩量接近1米!“因此,焊接钢轨的温度在夜间才能达到技术要求,基本上通宵施工持续到第二天10时。”蒋*鸿说。
塔克拉玛干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时常刮起来的沙尘暴极具威力,极大考验着夜间焊轨作业人员。在年6月的一天、凌晨3点多的一次焊轨作业中,突然狂风大作,紧接着雨就下来了。“沙子中带着雨水,打到脸上都能感觉到疼,我这个小身板当时感觉都快被吹飞了。等我躲进车里,灯光下才发现自己已被泥水糊得像个兵马俑。”蒋*鸿至今对那次沙尘暴还心有余悸。
“但是一想到和若铁路通车后,沿线群众能乘坐火车出行,我就又不怕了。”他说。
他在大漠中创造铺架新纪录
“和若铁路就像我的孩子一样”
和若铁路穿梭在苍茫沙漠之中,这是被誉为“死亡之海”的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在这“生命禁区”里,中国人硬生生用铁路把它“圈”了起来。“没有什么不可能,和若铁路一定可以!”眼前这个高大的山东汉子张刚,一来到和若铁路,就立下要修好和若铁路这条团结路、致富路的决心。
建设和若铁路的三年多来,中铁十四局和若铁路铺架项目经理张刚带领团队与高温、风沙、暴雪、严寒等极端天气斗争,经受工期压缩、新冠疫情的考验,用胡杨精神激励自己和团队顽强拼搏,高标准建起了全线唯一的沙漠梁场——且末梁场,破解了“在面粉上盖房子”的难题。
“我们在国内首次将先进的行车监控系统引入沙漠铁路建设中,以此保障施工安全,并在全线率先铺轨、率先完成制架梁任务,创造了沙漠铺架新速度。”说起沙漠铁路铺架施工,张刚满脸骄傲。
今年3月12日,和若铁路顺利通过动态验收,中铁十四局担负施工的公里线路以优良率、均衡率均为%,全线无病害的成绩交出了一份满分答卷。
“人的一生总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和若铁路在我们团队努力下从无到有,一点点地向前延伸,直到通车,它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张刚说:“为了和若铁路,我们舍弃了陪伴儿女成长的机会,但看到新疆的小朋友们能够通过我们修建的铁路走出来,看看外面世界,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
他是工区里最亮的“星”
沙漠里的开路急先锋
在建设和若铁路的茫茫大漠上,还闪耀着青春的星芒。他以苦干实干、一丝不苟,爱动脑筋、善破难题著称,他就是中铁二十一局集团和若铁路S5标项目部二工区最亮的“星”——总工陈国强。
陈国强所在的二工区管段线路长53公里,年5月19日开工伊始,他带领2名精测队员头顶烈日、脚踏荒漠,5天时间就完成了39公里控制桩水准测量。白天忙现场,晚上加班做设计,陈国强带领技术团队三天拿出工区驻地、中心试验室、拌和站、钢筋加工场、涵节预制场等设计方案,仅用一个月时间完成二工区临建工程,中心试验室全线第一个通过验收,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及时到位。
陈国强还严格盯控线路路基质量。每次到工地,他都一段一段仔细检验,只要有一个点不合格,坚决禁止下一层施工。在他严格把关下,路基填筑每一次报检都顺利通过,并在三个工区路基施工中最早成型9公里。
年9月,在业主组织的且末站场施工会战中,陈国强积极协调各方,采用科学合理地取消站场4座涵洞的变更方案,加快了施工进度。仅用一个多月时间,项目就完成站场剩余21万方土方、部分涵洞附属工程等施工任务,打通了架梁通道。
为确保铺架顺利通过二工区管段车尔臣河特大桥,陈国强主抓采用“高平台、大泥浆、深护筒、投黏土”等综合措施,有效防止了塌孔、断桩,大大加快了河道内钻孔桩施工进度。
他是戈壁滩上的“无胆铁人”
让胡杨精神扎根大漠深处
第一天来到新疆于田,面对苍凉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和若铁路二标项目部经理苟小明心里翻腾:“这是一场与恶劣环境搏杀的硬仗、恶仗!”
戈壁滩中蓦地钻出一株两株胡杨跃入双眼,苟小明心中一喜,从胡杨身上找到了激发员工的精神动力。他凝练出“坚韧永存、执着常在、奉献不止”的胡杨精神,并全方位融入到项目管理中,积淀于项目团队的*魄中。
多公里的漫长施工里程,人、机、料、环等复杂系统,工作内容往往多层次、多角度。苟小明把“小丑抛球”技巧用到工作中,无论手中有多少任务,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做到统筹谋划、前后接续、梯次推进。
年春节过后不久,苟小明隐隐觉得腹部有点疼,他以为是小毛病,没放在心上。随着疼痛越来越明显,直到5月初,医院做检查,是总胆管及胆囊结石引起炎症,必须先后做胆管微创、胆囊切除手术。但当时受疫情影响,工程材料、劳务人员进疆困难,项目复工复产事项繁杂,苟小明抽不开身,仅仅开了药就又回到项目部。
直到6月中旬,项目恢复正常施工,此时因结石发作疼痛得几乎要倒在地上打医院,但也只是接受胆管微创手术。他希望和若铁路建成后,至少到工程扫尾阶段,再去做胆囊切除手术,这样就不会影响工作。
年10月的一天,胆囊发炎痛得让苟小明差点昏厥过去。得知情况的南昌公司主要领导发狠了,命令项目部即使绑,医院去!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医院做了胆囊切除手术。
年6月16日,参加通车仪式的苟小明看着车站载歌载舞的新疆人民,和即将发车的首趟列车,心中乐开了花。
这些建设者只是和若铁路
万千建设者中的代表
在这片沙尘无孔不入的世界里
他们就像胡杨一般
把根深深扎在大漠之中
用青春、奋斗、奉献
在瀚海沙河中托举起
带动新疆向前发展的钢铁长龙
祝福每一名和若铁路建设者
你们的付出
将会被每一粒沙铭记
你们的故事
将会被大漠的风讲述
点赞!
供稿:彭特、刘静、丁洋、闫东、史华兴
原标题:《和若铁路的故事,沙漠上的风记得,草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