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穿孔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慢性胆囊炎的定义流行病学和病因病理
TUhjnbcbe - 2023/6/23 13:17:00

一、定义

慢性胆囊炎指因胆囊结石、高脂饮食等诱发,呈慢性起病,也可由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失治所致,临床表现为反复右上腹疼痛或不适、腹胀、嗳气、厌油腻,右上腹部有轻度压痛及叩击痛等体征。

慢性胆囊炎归属于中医的“胆胀”范畴,慢性胆囊炎日久迁延难愈,可致胆囊萎缩。《灵枢·本藏》谓:“胆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小腹。”

二、流行病学

个别文献报道,我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病率为16.09%,占所有良性胆囊疾病的74.68%。根据国外资料显示,在接受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中,慢性胆囊炎占92.8%,女性多于男性(79.4%∶20.6%),发病高峰在50岁左右,各年龄段所占比例分别为20岁~30岁占12.1%,30岁~40岁占18.0%,40岁~50岁占30.7%,50岁~60岁占20.4%,60岁~70岁占12.2%。

三、病因病理

慢性胆囊炎病因分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和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包括胆囊结石和病菌感染。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包括胆囊动力学异常、胆囊缺血及病*、寄生虫感染等。慢性胆囊炎的病原菌主要来源于肠道细菌的逆行感染,致病菌的种类与肠道细菌基本一致,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4.4%,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23.9%)、不动杆菌(32.7%)、奇异变形杆菌(19.3%)等。近年来的研究提示,H.Pylori感染可能与慢性胆囊炎的发生有关。

胆囊壁的慢性炎症,使囊壁水肿、纤维组织增生和钙化,而致囊壁中度增厚,胆囊浆膜面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由于疤痕组织的收缩,囊腔可变得非常狭窄,甚至完全闭合,即胆囊纤维化。

如胆囊管被结石嵌顿,胆汁潴留,甚至浓缩成胶状小块,形成所谓“胆泥”。

如胆囊管梗阻,而囊壁黏膜不断分泌白色黏液,胆囊可膨胀,囊壁可变薄,囊腔内充满稀薄液状胆汁,称为胆囊积水。

有时胆汁中弥漫了大量胆囊壁分泌的钙盐,形成浑浊分层乳液样外观,称为石灰胆汁。

如继发细菌感染则可致胆囊积脓。

如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则可产生如幽门梗阻或结肠梗阻等相应部位的症状。

胆石长期刺激及压迫囊壁,可发生囊壁溃疡或引起慢性穿孔,大的胆石通过慢性穿孔形成的肠瘘,可产生胆石性肠梗阻。

所谓瓷瓶样胆囊,是由于慢性炎症使胆囊壁广泛钙盐沉积,纤维收缩,胆囊形成葫芦状或花瓶状,有较高发展为胆囊癌的概率。

*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是由于胆囊颈部黏膜腺体R-A窦(Rokitansky-Aschoffsinus)受慢性炎症破坏并深入囊壁肌层,且窦内有胆固醇沉积,诱发组织细胞反应,慢性炎症细胞、成纤维细胞、吞噬了胆固醇的泡沫细胞大量增生,使胆囊壁形成蜡样肉芽肿,有结节和不同程度增厚。*色肉芽肿性胆囊炎非癌前病变,但易与周围脏器产生粘连浸润甚至形成内瘘,且术前难与胆囊癌相鉴别,故建议尽早手术,经病理检查可以

1
查看完整版本: 慢性胆囊炎的定义流行病学和病因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