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穿孔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116岁老中医罗明山一生救人无数,其长寿
TUhjnbcbe - 2023/5/8 21:44:00

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这样群山巍峨、飞流急湍的胜景,在绵竹天池乡的大山中也可随处见到。天池乡地处绵竹市西北部山区,汶川特大地震时墙倒屋摧,山川易容,遭受重大损失。震后重建,天池人集中搬迁到了汉旺镇居住,从山民变成了市民。人可以从大山中搬出来,锅碗瓢盆可以重新添置,但那些曾经居住在大山深处的点点滴滴,却无法让人轻易释怀。

图注:中药

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那些头疼脑热之类的小毛病,山民一般挺一挺,就熬过去了。实在不愿意熬的,那就在房前屋后、沟谷坡坎找点常见的草药,譬如淡竹叶、车前草、竹瓤子、紫苏叶等,煎为药引子,也可以对付一阵子。但是遇上稍微严重一点的病痛,那就只有找医生了。天池人是幸运的,因为在他们的身边,曾经住着一位老中医罗明山。“生疮感冒、妇科病、胃痛,杂七杂八的,罗医生什么病都拿得下来。”在走访中,我们经常听见那些上年纪的山民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个医生可不得了,岁时还能给人看病!”

岁,这个数字实在惊人。人生七十古来稀,罗明山能够享寿岁,真是奇人。绵竹山清水秀,号称“洞天福地”,百岁老人长期保持在三四十位左右。但是,有些人虽然活过了百岁,生存状态却是很差的,要么头脑痴呆,要么躺卧床上,要么整日泡在药罐里靠药养着。而岁的罗明山,还能给人望闻问切开处方,至少证明他的身体状况很不错。可惜的是,罗明山已经在年去世了。药王孙思邈活了岁,罗明山是我国继孙思邈之后第二长寿的中医。

图注:李时珍像

如今,我们能看到的,只有罗明山的一张黑白照片。这是成都晚报记者向静生年拍摄的,那时罗明山已经岁。老人面部瘦削,鼻梁高挺,双耳奇大,留着一小撮山羊胡须,一幅仙风道骨的样子。老人坐在藤椅上,一边抽着叶子烟,一边笑吟吟地同来访者交谈。他笑得那样天真浪漫,在他的脸上我们能够看到健康、知足和幸福。

当时,成都中医学院调查组来访问他,结论是他远远比一般七八十岁老人强健。他思维清晰,听力良好,精力充沛,幼年、青年的事情以及地名人名都能脱口而出,说话明明白白。罗老每天能吃一斤米饭,还可嚼食花生米,吃凉拌菜等,喝一两白酒,借助拐杖能独自步行五六里路,只是视力有所减低。当时调查组的专家就留下两句话:“人生不满公今满,世上难逢我却逢”,来表达他们的喜悦之情。

图注:中药铺

2、罗明山是四川中江人,生于清同治六年()。彼时,鸦片战争已经结束,中国正在急速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伴随着割地赔款、开放口岸等随之而来的,还有欧美的廉价商品,当然还有基督教、西医这些附属品。西医看病靠仪器,仪器性能决定一切,当仪器测不出时就无法作出诊断。西药主要是成品,多数是专病专药。中医靠望、闻、问、切,治疗效果是由出诊医生开出的药方决定的。一名好中医既要会号脉作出诊断,还要能根据病人情况开出一个最适合的药方。中药的汤药是不固定的。可以说每一个中医都要从头学起,号脉、开方的能力决定治疗水平。

不过,对于身处川中丘陵地区的中江县来说,中医的地位仍然稳如泰山。那些能够开药铺的、坐堂行医的,靠着歧*之术,已然成了当地的望族。医生需要识文断字,属于有文化的群体,也受人尊敬。但究其本质还是属于服务行,跟修脚、理发的没有多大区别。对于士人来说,除非屡试不中,也没有私塾可教,否则他们绝不会干起行医的勾当。对穷人来说,这又不一样了,面子是次要的,养家糊口才是第一要务。而医生既有丰厚诊金,又能得到乡邻尊敬,自然会成为他们的首选。罗明山家的情况也是这样,祖父抬轿为业,靠出卖劳力为生;父亲以打草鞋谋生,虽说没有祖父那么劳累,但仍然属于社会底层。

图注:中药铺

罗明山从小帮当地武举唐忠鼎家割马草,除了混点吃喝,他还能学到一些武艺,给身体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那个人不如狗的乱世,身怀武艺的罗明山,自然才有胆气在江湖上行走。也许是看罗明山是个学中医的好苗子,从十三岁开始,罗明山在唐家中药铺里当学徒。只要一走进药铺,罗明山就被一股浓重的药香包裹得严严实实,有点喘不过气来,但一习惯就好了。他望着那些神秘莫测的抽屉,瞅着那些贴着标签的药名,兴奋不已:什么“半夏、*精”,什么“益母草、白芨”,都是曼妙的植物。当然,也有的是矿物和其他异类,比如“朱砂、雄*、海马”,不由得使他产生了相关的联想:这雄*,不就是许仙意气用事的东西吗?所谓的海马,只是相当于一条小鱼而已。

图注:中药铺

过去中医不像现在有学校系统讲授课程,而是采取师徒制。徒弟要想学得真本事,就得什么都干,譬如给师傅提尿壶,那是常事;打洗脸水、倒洗脚水,那也是常事;在药铺里下梭板,打扫卫生,扫厕所等。事无巨细,都得留神,要学会眼眨眉毛动,有个机灵劲儿。不留神做错了事情,被师傅臭骂一通,也得欣然接受。如果使性子,肯定在药铺待不下去。师傅高兴了,自然会将那些过筋过脉的技术传给你。当然自己还得做个有心人,多学多记,天长日久,必然会有所成。“识药材,懂药性是中医的基本功。”罗明山的日常工作是碾药轧药,这让他熟悉了中药的炮制方法,譬如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等。除了干活,还得读书,譬如《雷公炮炙四大药性赋》《药性歌括四百味》《医学三字经》《脉诀》和《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等,都得读懂读通,能完整背诵,当然最好。罗明山在唐家药铺干得久了,也在师傅的指导下,从记录处方开始,到独立给病人开处方,逐渐在当地博得一些声名。乡邻见面,也对罗明山另眼相看,开始称其为罗医生了。

图注:中药铺

在唐家药铺学徒期间,罗明山接触到大量的采药人及药商。*金有价药无价,罗明山意识到采药、贩药相结合,方能成家立业。于是,他离开唐家药铺,开始在中江、什邡、绵竹等周边地区采药,逐渐尝到其中甜头。为了积累资本,罗明山还经常长途跋涉,川陕青藏的不少名山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中药讲究地道药材,由于自然条件、生态环境有异,药材的药性也就大相径庭。譬如四川的川芎、陕西的绞股蓝、西藏的羌活、青海的贝母等。采药应该是中医的基本功,辗转于各地大山采药期间,罗明山遍访中医药名师及道人高士,相互切磋,医术和武功皆大进。数年后,罗明山回到中江原籍,开设中药行,准备大干一番。

图注:山村

民国时期,四川*阀连年混战,防区割据,关卡林立,捐税苛重,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许多工厂倒闭,商业萧条,农村残破。也许是自己不具备经管能力,也许是西医西药的冲击,也许是*阀割据的影响,反正罗明山的中药行在年破产了。一切似乎又从终点回到了起点,难道罗家就是一辈子穷苦劳碌的命?但罗明山显然跟祖父和父亲不一样,人挪活树挪死,何况罗明山既有武艺又有医术,到哪里不能养家糊口呢?在绵竹采药期间,罗明山就看中了天池这块地方。那时候,天池乡跟清平镇还属于茂县所辖,山高皇帝远,受到的*阀盘剥自然会少些。最重要的是,天池这地方出煤炭,需要大量人手。只要肯出力,当然可以养家。于是,罗明山的后半生从此跟天池紧密联系在一起。

图注:采药人

3、天池境内山峦起伏,绿树成荫,云雾缭绕,空气清新,山泉瀑布众多,特别是大天池,犹如人间瑶池。天池四面环山,东边青龙露背,西边金龙摆尾,中间圆圆湖泊,形似二龙戏珠。池边两个小山丘,一个形似金龟下海,一个形似天鹅抱蛋。芦苇垂柳岸边,雨后彩虹奇观,各种水鸟、动物也来此生息繁衍。常见龟獭戏水,鱼跃水面的奇观。千姿百态的山峰倒映存湖而.郁郁葱葱.像乌龙蟠井,使人流连忘返。如此优美环境,除了赏心悦目外,于罗明山来说,还有重要意义。他在背炭之余,可以利用工余上山采药,除了一部分贩卖给药铺外,自己也可以走村窜户为人治病。

图注:乡村

多年历练,罗明山早已成为国医圣手,善于运用民间经验治疗疑难怪病,尤长于妇科、男科、儿科和骨外伤、皮肤疾病,疗效显著。他对中草药的药性十分熟悉,不少中药,仅凭鼻闻口尝,就可分辨其品种和真伪优劣。喜用常见草药为引子,所用药方,包括秘方,皆随四季之变化,人体之差异而加减化裁。他治病,既开药方,又施以自制的秘方药物,对于疑难重症,更兼以道家秘传之功。其脉法亦有独到之处,“凭脉断症”,与病情基本相符。另外,罗明山谨遵先辈教诲,行医必须讲究医德,以治病救人为第一要务。有钱的要医治,没钱的也一视同仁。对于家庭困难者,罗明山往往会一分钱也不收,被乡间百姓尊称为“罗善人”、“罗神仙”。

图注:中药铺

天池集团公司退休职工卢华玉仍然记得,罗明山为自己诊病的情形。那是年代末,“文化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已经百岁高龄的罗明山本来在乡场上的联合诊所行医,这时却被剥夺了行医的权利,连家里储存的中草药也被没收了。这样也好,罗家子孙已经成人,也不用罗明山养家糊口了。这是百岁老人罗明山难得的闲淡日子,每天在院子里走两趟拳,伺弄下花草,喝喝茶,找老邻居聊聊天,整理下行医心得,日子也就这么过去了。

再说卢华玉,她在成都娘家生完孩子,刚满四十天,丈夫邓文准备接她会汉旺镇调养。卢华玉弟弟当时还没有成家,家里没个女人料理,到处都乱糟糟的。卢华玉非常心痛,在离开成都前,帮弟弟收拾了屋子,又主动端着一盆子脏衣服在安顺桥河里去洗。那时没有洗衣机,女人们都在河边洗衣服。大家说说笑笑的,拉些家常,倒也热闹。卢华玉站在水里,忙了一下午,晚上正在用针线缭缝被子,却突然开始流鼻血。卢华玉不以为然,顺手用草纸将鼻孔堵上,可是却根本止不住,地上转瞬就是一大滩。流鼻血并不可怕,毕竟很多人都流过。可是鼻血止不住就可怕了,轻者引起贫血,重者会导致失血性休克。两口子吓坏了,医院,吃了止血药,打了止血针,仍然不见效。卢华玉刚坐完月子,遇到这档子事,身体更加虚弱了,说话也有气无力的。

图注:中药铺

邓文非常焦急,要是卢华玉有个三长两短,自己带个四十天的婴儿怎么办?邓文突然记起,自己在天池煤矿工作时,曾听当地山民说过罗神仙的事迹。于是,两口子赶紧回到汉旺镇,又找了辆汽车上天池乡,找到罗明山家。罗明山儿子一脸无奈,“你们找他也没有用嘛,我家里没有中药,都被没收了。”邓文两口子苦苦哀求,无论如何也要想想办法,救命要紧。

于是,罗明山开始给卢华玉号脉。半晌之后,罗明山面色凝重地说道:“幸亏你们来得及时,不然真可能没命了。你这是生了孩子后,刚来月经就沾了冷水,导致倒经。先止血,后调经,即可解决。”卢华玉没想到,罗明山号脉之后就知道了病情。她的心里一下子轻松了许多。罗明山找来一段拇指粗的药材,要卢华玉在土碗里倒上醋,用药材和醋研磨,然后一起服下即可。邓文两口子回到汉旺镇,如法炮制,结果正如罗明山所说,鼻血成功止住了。一家人稍微心安。

图注:中医号脉

第二天午后,邓文两口子正在家里谈话,门外传来一阵轻轻的敲门声。开门一看,原来是罗明山,他关切地说:“小卢啊,我不太放心,鼻血止不住要出大问题。我来看看你,今天是啥情况?”卢华玉激动不已,“罗爷爷,我的鼻血止住了。你的偏方真是神了!”从天池乡到汉旺镇,有几十里崎岖的山路。一位百岁老人,为了看望自己的病人,拄着拐杖,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路上走了半天。医者仁人心,这段长长的山路,留下了一行长长的、苍老的脚印,也留下了一位中医的灵*。

年,罗明山当选为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四川分会理事,并任绵阳地区分会名誉会长。年,罗明山因高血压突发脑溢血与世长辞。载春秋,没有掌声,没有喝彩,除了每年至少治愈一千多例病人,收获病人痊愈后的笑脸和由衷的感谢,罗明山似乎什么也没有留下。不过在《百岁老中医:百草丹临床经验》(罗明山、刘正才合著)这本书中,我们却能得到这样的信息:年2月12日,新华社通过无线电波向国内外发出一则通稿——岁的老中医临终前把祖传秘方“百草丹”赠给*医刘正才和他的单位。3天之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报》、《健康报》和香港、日本、美国的十多家报刊相继刊出。

图注:罗明山临床经验专著

于是全国除台湾省外的29个省(市、自治区)和来自海外的上万封求医问药的信件,像雪片一样飞来,登门求治者更是络绎不绝,一时间人们称“百草丹”为“仙丹”、“神药”。如今虽然新医新药层出不穷,但是求服“百草丹”者仍然不断,可见“百草丹”有其他药物难以替代的功效。“百草丹”何以得到人们如此青睐?源于它确实有独特疗效。据成都*区机关第一门诊部、老年病研究所、华西中医药研究所对例的患者随访、调查,总有效率达90%左右,其中对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患者的有效率达90%以上。除了“百草丹”外,罗明山尚有“三仙丹”等秘方,这是罗明山一辈子行医的经验总结,也是给中医学留下的宝贵遗产。

图注:中药材

刘正才年出生,现为著名中医学家。刘正才发掘罗明山秘方“百草丹”,治疗慢性气管炎、胆囊炎、结肠炎、乙型肝炎、消化道癌症等疑难病症,取得显著成效。医院,当然跟罗明山曾经工作过的天池乡联合诊所不可同日而语,其病员来自全国各地。这使罗明山的学术成果走出了天池大山,走出了绵竹,走向了全世界。罗明山的后辈从医者众多,譬如其孙子罗家全等。如果罗明山传内不传外,只将毕生秘方传给家人,那么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绵竹很可能会出现一家“医院”。借助于罗明山的名声,罗家人完全可以赚得盆满钵满,这是无可厚非的。医院,不就是这么运作的么?以罗明山年的人生历练,他绝对不会想不到这一点。但他却没有这么做,可见他完全将家族利益、个人荣辱放在了一边,想的是如何用毕生心血为更多的病患造福,解除他们的痛苦。我想,这正是人们尊称罗明山为“罗善人”“罗神仙”的缘故吧。

图注:老中医

4、如今医学发达,西医因为各种治疗仪器的助力,早就成了人们治病的首选。中医似乎没落了,以罗明山为例,人们已经不再

1
查看完整版本: 116岁老中医罗明山一生救人无数,其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