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穿孔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大代表张伯礼愿与病患肝胆相照金台 [复制链接]

1#

医院关门、武汉新增确诊病例“清零”后的日子里,全国人大代表、中央指导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依然精确地规划着自己每天的行程安排,这位72岁老人的时间太宝贵了!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他在不见硝烟的战场忠实履行职责。

这些天来,他几乎每天与国外专家开视频会议,介绍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经验、探讨全球疫情走向;他穿上写着“老张加油”的防护服去康复驿站为隔离者搭脉问诊,几个小时下来,里面衣服湿透,全然不顾。有人劝他,您老这把年纪别这么拼了!他眉宇间一丝凝重,“抗‘疫’不问年龄,我还真是忘了自己多大岁数了。”

武汉“清零”那天,张伯礼在武汉度过了72岁生日,医护人员为他捧来蛋糕,他感慨地说,“‘清零’就是最好的生日礼物了!”

1月27日,武汉“封城”后的第三天,张伯礼作为中央指导专家组中医专家逆行武汉,“1月中旬我们就盯着这个病的发展,当时就想过要去武汉”。十几年前,张伯礼曾率队战“非典”,筹建了全国第一个中医红区,成建制队伍入驻,取得了实战经验。这一次,他渴望早期介入,让中医药疗法更快地派上用场,阻断疫情蔓延。

刚到武汉的情景令人惊心。“发热门诊拥挤不堪,医院不堪重负,各医院挤爆了。”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张伯礼提出对四类人群(确诊、发热、疑似、留观)采取分类管理、集中隔离;对集中隔离的疑似、发热患者采用“中药漫灌”的治疗方法,给予以治湿*疫为主要功效的中药袋装汤剂,“相同病因、相似症状,对大量患者只能用通治方药普遍服用”。这些兼具针对性与操作性的建议,成为全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决策。

接诊了许多患者,张伯礼能体会到他们的处境,“隔离病人多处于恐惧、焦虑、无助中,心理问题很严重。”他认为,对这些病人要抓紧时间给予中药治疗,“中药在早期治疗中可以控制病情发展,服用中药,对病人心理也是一种安抚,(可以)稳定情绪,提升信心。所患之证纤悉相同,至于用药取效,并无差别。”张伯礼学习古人经验,提出的“中药漫灌”成为帮助很多人走出困境的希望。“2月初至今,已发出超过万袋中药,四类人中确诊病例从80%降到3月初的个位数。严格隔离加上普遍服中药,截断了病势扩大蔓延,为控制疫情打下基础。”张伯礼说。

为落实“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中央指医院收治轻症患者。他和刘清泉教授提出“中药进方舱、中医包方舱”,获得批准。武汉江夏中医方舱在2月14日开舱,他们率领来自天津、江苏、湖南、河南、陕西等地的中医医院。

这里的患者主要服用中药,还在医护人员的带领下,每天打太极、练八段锦,并辅以按摩、刮痧、敷贴和针灸等。“中医疗法全都上了,是综合疗法。”张伯礼认为,很多患者吃药加上运动之后,精神状态明显好转,症状大为减轻。

医院运行了26天,共收治新冠肺炎轻症和普通型患者人,创造了轻症病人零转重、痊愈病人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的“三个零”纪录。中医治疗方案陆续医院,病患普遍使用了中药。

“这表明用中药可以治疗轻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其疗效主要体现在显著改善症状、缩短病*核酸转阴的时间,尤其是降低轻症转成重症的比例。这是核心指标。”张伯礼同时提出,推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要的在于“结合”,不是“单打独斗”。比如救治重症患者,如果没有呼吸机,没有呼吸支持、循环支持等综合救治,病人连命都保不住,中医的治疗也就无从谈起,“这是常识!在抢救患者时,谁有办法谁上,中西医和谐共生,一切为了生命!”

3月20日,医院送走最后一个病人,可张伯礼的工作远没有结束。医院建舱之初,他已经开始考虑患者后期康复干预的问题,要对治愈患者进行康复评估、诊治及医学观察。他组织开设了两个康复门诊,2月中旬已经开展工作。如今在中国工程院和腾讯基金会的支持下,他已投入到对全国感染的医务人员进行的康复期管理和干预工作中。新冠肺炎病*从感染到康复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在他看来,这些需要长周期的观察研究,而康复管理获得的经验无疑是宝贵的临床资料。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提出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建议,杜绝一切野生动物的市场交易,严禁食用陆生的野生动物。这一建议被全国人大常委会采纳。他同时提出应对《传染病防治法》进行修订,加快建立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将中医药医疗纳入其中,在疫情发生后成建制介入。

由于不分昼夜地高负荷工作,张伯礼胆囊炎急性发作。2月19日,他在武汉进行了胆囊摘除手术。术后几天,这位老人又不顾医生劝阻,迫不及待地开始工作,他笑称:“这回把胆留在了武汉,看来这辈子注定与患者‘肝胆相照’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胡春艳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