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穿孔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反复发热还有幻觉,找一找罪魁祸首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发热#

之前我介绍过,医院急诊科,或者医院急诊科,基本是三个功能,一是危重病抢救中心,这个好理解,急诊都是抢救的第一线;二是疑难病例诊治中心,这个不好理解,因为经常病人来了就说我们这么复杂的病人,为什么不让住院?其医院分科太细,一旦病情诊断不明确,就没有科室收,而且相对来说急诊医生思路更广,请全院会诊也方便,检查安排有优先,比如我们增强CT可以随时做,和影像科医生随时沟通结果,核磁1-2天内也都给安排,除非是周末。

但是好多外地患者来京急诊不能报销,经常催我们安排住院,就很为难;三是老年多系统疾病或者晚期肿瘤患者诊治中心,因为这些人常常合并多种疾病,而且都是调整为主,不能治愈,治疗周期长效果差,属于费力不讨好的类型,各专科基本都收不进去,其实急诊科承担了全科的角色,我经常跟领导说,急诊医生不需要培训,可以直接发给我们全科的执业证,多说一句,这部分病人理医院更好一些,医院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ToCureSometimes,ToRelieveOften,ToComfortAlways。翻译过来就是: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中文翻译简洁而富有哲理。对于第三部分患者医学能做的很有限,总是去安慰就对了,但是因为国情以及思维方式的问题,加上国人没有死亡教育,总是要不惜一切代价维持终末期患者,医院滞留了大量的慢性病人,题外话了。

病历简介

接着说病例,患者为41岁女性,间断发热2周来诊,体温最高40℃,在外院查白细胞升高,考虑细菌感染,使用了左氧氟沙星、头孢等抗生素,间断服用泰诺林退烧,但仍是反复发热,没有明显的咳嗽、咳痰、腹痛等伴随症状。既往有风心病、二尖瓣轻-中度关闭不全病史,心功能正常。患者来了以后常规检查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升高,肝肾功能正常,肺CT没有明显的肺炎表现,腹部CT也没有看到明显的病灶。

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可大致反映细菌感染血气基本正常生化肝肾功能正常,存在电解质紊乱,PCT升高强烈提示细菌感染凝血异常可能是重症感染表现肺部CT基本正常

对于1周以内的发热,哪怕是发烧到40℃,只要一般状态还好,没有明显的伴随症状,我们是不担心的,基本考虑上呼吸道感染,无论是细菌病*,对症处理一下就好了。但是2周的发热我们就比较重视,那能不能所有的发热一开始都这么重视呢,答案是不能,每天这么多发热,这么查下来代价太大了,而真正有问题的又是极少数。发热和腹痛一样,仅仅是一个症状,背后潜在的原因才是我们关心的,下一步要明确几个问题:一是感染部位,二是病原学,三是制定治疗方案。

感染部位

人体容易感染的部位主要是4个相对开放的通道,就是呼吸道、肠道、胆道、泌尿道,对应的疾病就是肺炎、胃肠炎、胆囊炎(胆管炎)、泌尿系感染等,我经常说的伴随症状实际上就是能提示感染部位的其他表现,比如咳嗽咳痰提示肺炎,腹痛提示胆囊炎,尿急尿痛提示泌尿系感染等。接下来针对感染部位做了胸腹部CT,没有发现,大体排除了肺炎、胆囊炎等,尿常规有红白细胞,不过没有症状,更主要的是CT没有尿路梗阻及炎症表现。一般只有肾盂肾炎等上尿路感染才会出现高热反复,所以不像是尿路感染引起的反复发热。

患者有风心病、二尖瓣返流,有可能出现感染性心内膜炎(IE),做了个超声心动图如下,没有发现瓣膜有赘生物,目前为止感染灶不明确。

超声心动没有发现瓣膜赘生物BNP升高提示心功能不好

病原学

第二步是查病原学,实际上就是明确感染的类型,病*、细菌、真菌、支原体、*团菌等,细菌又分为球菌、杆菌等等,针对不同的病原菌需要用不同的抗生素,现有的技术手段,细菌、真菌是可以培养出来,其他的病原菌就比较困难,主要是通过查抗体,间接反映可能存在的某种感染,先进一点的查基因,太贵,不划算,多数情况下不用。所以我们查了结核、支原体、*团菌抗体。像自身免疫性疾病、淋巴瘤等也能出现长期发热,也会常规做筛查。这个时候一般是开始就把所有可疑的问题都查了,慢慢等结果,不会一项一项去查,出来一个没事再去查下一个,这样的话周期太长,就会延误病情。

初始治疗

第三步是治疗方案的选择,我们前面的检查多则一周,少则三五天才能出结果,但是治疗方案来了就要确定,这个时候就是经验性治疗,考虑最可能的病原菌,给予广谱覆盖,也有个词叫做“重拳猛击”,该患者虽然部位不定,肯定是优先考虑细菌感染,直接给了广谱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用药以后,一般48-72小时评估疗效,也等一下检查结果,这个期间只要患者生命体征保持平稳就行。

第二天患者还是间断发热,最高能到39℃以上,趁着发热把血培养好了,这个主要是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旦血培养到具体的细菌,是最有指导意义的,但是往往培养不到,阳性率不高,而且也慢,药敏结果至少三天左右,三天没有结果的,一般5-7天才会出报告,不过多数就培养不出来了。

第二天晚上病情进展

当天晚上患者突然出现神志错乱和幻觉,总是说房顶有东西,美国要打过来了等等,烦躁不安,值班医生折腾一晚上。这时候是我们最不好面对家属的节点,病人来治疗一天,检查也做了很多,病人发烧的原因,预后如何都不清楚,而且发烧没有好,神志还不行了。应了那句话了:怎么越治越重啊?关键是目前确实解释不清楚,这时候有的家属就会情绪激动了,我们这位患者家属还不错,挺配合,一直说着谢谢,然后问这是怎么回事王大夫,而且患者只有父母两位亲属,两位70岁的老人四只眼睛渴望的看着你,一定会有芒刺在背的感觉。回想起来该患者来了反应就有点迟钝,不过我一直以为患者发烧、情绪低落不愿意交流。目前的情况我们一般有几种考虑:一是颅内感染,但是她没有头痛;二是免疫性疾病累及中枢神经;三是药物副作用,老年人很常见。跟家属解释了一下。

早晨的时候患者清醒了很多,但是还是有幻觉,赶紧约了一个头部增强核磁。这时候血培养有预警,回报为革兰染色阳性球菌,正式的结果还要等两天,不过这已经足够了,之前我们重点考虑革兰染色阴性杆菌,用的碳青霉烯类也是针对这个的,现在结果是阳球,马上把万古霉素加上,当天下班的时候临时加的头核磁也做上了。神经内科会诊建议腰椎穿刺明确颅内感染,家属暂时拒绝了。

血培养阳性一般说明感染比较重,就是之前说的菌血症、败血症之类的术语,但是一旦培养阳性对指导治疗非常有帮助,不像其他的病原学抗体检测,出来了还得分析有没有异议,培养的结果可以直接针对用药,加上万古霉素以后1天,患者体温高峰就下降了,早晨看的时候精神也好多了,幻觉也消失了,患者自己都说,几天以来今天自己才是清醒的。

第三天的时候核磁结果出来了,颅内多发病灶,感染或者肿瘤转移,结合患者病史,还是考虑颅内感染,目前治疗效果满意,但是这么年轻的患者,没有免疫低下,为什么会出现细菌的血行播散仍是个疑问,考虑到她有风心病,还是怀疑她有感染性心内膜炎(IE),再次安排给她做了一个超声心动图,重点强调让排查IE,不过结果仍是阴性。

多发病灶核磁颅内有病灶二次超声心动没有发现病灶

血培养

过了几天血培养结果出来了,是金*色葡萄球菌,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而且对大多数常见药物都敏感,根据药敏试验换成哌拉西林和万古霉素联合抗感染。

连续两次血培养都是金葡菌连续两次血培养都是金葡菌

其实血培养正式出来的时候万古霉素已经用了几天了,患者体温已经正常了。从下面趋势图可以看到,治疗以后白细胞、CRP、降钙素原、体温都是下降趋势,一致性非常好。

白细胞趋势图C反应蛋白趋势图降钙素原趋势图体温趋势图

发热的元凶

前面其实我留了一手没说,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有时候赘生物比较小,体表超声心动图看不到,需要经食道超声才能看到,之前已经向患者提出过,但是考虑到有痛苦,她拒绝了。不过两次血培养结果出来以后,我们高度怀疑心内膜炎,和患者一家好好谈了一次,把我做胃镜的感受现身说法,终于同意了。经过几天的治疗患者的化验指标和症状已经完全好转了,能让她同意再做一些有创的检查并不容易,不过作为医生知道明确感染灶对指导后续治疗有多重要。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结果出来了就是IE,这样的话后续治疗也就清晰了,我们前面就是考虑到心内膜炎的难治性和易复发性,选择了哌拉西林和万古霉素联合抗感染。这里要说的是检查结果还要结合实际,虽然药敏看起来这个是完全不耐药的细菌,但是患者之前外院也用了相关抗生素却效果不好,所以体外实验和实际应用有一定差距,我们才会选择这么强的抗生素组合。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病原微生物经血行途径引起的心内膜、心瓣膜感染,并伴有赘生物形成,多数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比如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本例就是风心病患者,也可发生在正常心脏。急性感染主要由金*色葡萄球菌引起,多数起病急骤,病情凶险,较易侵袭正常的心脏,常引起严重和迅速的瓣膜损害,造成主动脉瓣和二尖瓣返流。多个器官和组织的转移性感染和脓肿的出现,该患者头核磁病灶考虑转移性感染灶。

IE治疗周期比较长,因为赘生物或者小脓肿会贮存一些细菌,不容易杀死还容易复发,抗炎周期比较长,至少4-6周,这也是我们想明确病因的所在,普通的感染体温正常3-5天就可以停药了,IE可不行。还有就是IE合并瓣膜病的,多数需要手术治疗,因此患者转入心脏外科继续抗炎治疗,评估手术适应征。

危险三角区

不过这里还有一个小疑问,患者为什么会出现感染性心内膜炎呢?有基础疾病是一方面,金葡菌入血需要一个契机,患者前段时间面部有比较重的痤疮,就是痘痘,忍不住挤了几个,这个应该就是细菌入血的原因,经过心瓣膜时定植在上面诱发感染。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此区域有感染时,可将面部炎症传播到颅内,产生海绵窦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所以这里的痘痘千万不要手痒,去抓或者挤,容易导致细菌入血引起颅内或者身体其他部位感染。当然这个患者的痘痘并没有在危险三角区,不过挤压同样有危险。

我是王明轩医生,会定期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急诊的病例,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经验教训。

欢迎大家积极评论和转发,我们共同学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