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穿孔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急性腹痛腹泻,抗感染治疗效果却不明显, [复制链接]

1#

原创于晓东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你会想到这个病吗?

急性腹痛、腹泻,第一反应是什么?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食物不耐受?临床医生接诊后的治疗方案主要以抗感染为主,但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是不是应该思考另外一种可能性呢?

病例速递:56岁男性,急性腹痛伴腹泻......

患者男,56岁,主因左侧腹痛10天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30余年,血压最高/mmHg,平素口服“厄贝沙坦mg1次/日”,近1个月未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控制在/80mmHg,否认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

患者10天前进食不新鲜食物后出现左侧腹痛,为绞痛,进食后明显加重,持续数小时后缓解,伴腹泻,伴恶心无呕吐,伴发热,医院,考虑“急性肠胃炎”,予以抗感染等治疗(具体不详),腹泻及发热症状缓解,仍有腹痛。

6天前住院期间出现停止排便、排气,伴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考虑“不完全肠梗阻”,予以灌肠治疗后,恢复排气排便,仍有腹痛,考虑“肠炎、肠功能紊乱”。完善肠境检查提示结肠息肉、结肠多发憩室、外痔。完善腹盆增强CT考虑炎性病变可能,予以抗感染、止痛治疗3天,腹痛症状稍缓解,出院后腹痛较前加重,部位及性质同前,伴食欲减退,来诊。

查体:体温36.3℃,心率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92/76mmHg。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左侧腹部压痛,有反跳痛,无肌紧张,肝脾、胆囊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抗感染效果不明显,真是简单的炎症吗?

结合患者目前的检查结果,尚不能明确腹痛原因,不除外结肠憩室炎、急性小肠炎可能,完善消化科常规检查后指导下一步治疗方案,目前暂予以抗感染、补液治疗。

▌相关检查结果回报:

存在异常的化验:C反应蛋白:53.24mg/L↑;降钙素原:0.ng/mL↑;血沉:16mm/h↑;便常规隐血阳性。小肠造影检查:空肠近段炎性改变。升结肠多发憩室;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未见明显狭窄或闭塞。

炎症指标明显异常,造影提示炎症改变,难道真的是简单的炎症吗?抗感染周期较长但未完全控制症状,是否存在其他疾病可能?建议患者完善小肠镜检查明确诊断,患者表示暂缓检查。请示上级后综合考虑不除外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性小肠炎,试验性予以罂粟碱扩血管,血塞通活血治疗,腹痛症状较前有所好转,考虑治疗有效,再次复查炎症指标较前下降,病情好转出院。

院外定期电话随访,患者规律服药,未诉腹痛腹泻等不适。

了解缺血性肠病

缺血性肠病是指由于某些原因引起肠道供血不足,导致肠壁损伤或坏死,严重者可出现急腹症、感染性休克等表现,其中一部分患者肠道血管未发生闭塞,临床表现相对较轻,最常表现为腹痛、血便、腹泻,易与其他疾病混淆,早期不易诊断,其临床发病率逐渐增高,容易延误治疗时机,希望得到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

▌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对缺血性肠病的机制仍在不断探索中,目前较为认可的是血管长期慢性炎症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周身血容量不足、血管痉挛、肠内压力增高等诱因刺激下出现肠道供血不足,引起肠壁损伤或坏死。该病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血便、腹泻,根据其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轻者可仅涉及上述临床表现,重者短期内可出现急腹症、感染性休克等表现,预后相对较差。

▌诊断机制制

重度缺血性肠病相对容易诊断,其临床表现及体征显著,辅助检查主要依靠肠道造影明确动脉狭窄部位、程度及范围;轻度缺血性肠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肠道造影可无异常,完善肠镜进行排他性诊断,也可予以扩张血管药物试验性治疗,评估疗效。

▌治疗

缺血性肠病的治疗以处理原发病为主。重者若出现肠坏死,应立即外科手术治疗,积极进行抢救。轻者可予以扩张血管、改善循环、对症支持治疗。值得一提的是,激素的应用对缺血性肠病的恢复无明显帮助,且有促发肠穿孔的可能,故不提倡使用。

▌预后

其预后主要与缺血性肠病的程度相关。肠道血管未发生闭塞,予以药物治疗,症状很快消失,预后较好。重度缺血性肠病的患者预后普遍较差,可在短期内死亡。

小结:

缺血性肠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但轻度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容易误诊误治,延误患者病情,需要强调临床医生对轻度缺血性肠病的重视。本文就该疾病情况进行简单阐述,让大家对其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武霞霞,保志军.老年人缺血性肠病的诊治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39(05):-.

[2]陈英,张龙方,肖军,李相生,郑子阳,葛淑静,马建锋,蔡慧芸,孙铁辉.老年缺血性肠病患者的临床特点[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0):-.

[3]张坤良.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16(26):41-43.DOI:10./j.cnki.11-/r..26.

本文首发: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本文作者:于晓东

本文审核:杨卫生医院副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文嘉欣

版权声明

本文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